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欧美剧美国2024

主演:梅莉莎·班诺伊,克里斯蒂娜·埃尔莫尔,娜塔莎·贝赫纳姆,莱斯利·弗莱,罗丝·杰克逊·史密斯,海缇安·朴,斯科特·科恩,亚当·卡普兰,Kiva Jump,Max Darwin,佩里·斯特朗,Awni Abdi-Bahri,Ramin Doostdar,安德鲁·波尔克,Jason M. Jones,斯科特·弗利,马克·康苏斯,吉尔·艾肯伯里,Maggie Parto,马特·韦斯

导演:未知

 剧照

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2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3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4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5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6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3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4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5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6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7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8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19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5:09

详细剧情

  改编自Amy Chozick的畅销书《Chasing Hillary》。讲述4个女记者密切跟进一群有污点的美国总统候选人,并在过程中找到友谊、爱和丑闻。

 长篇影评

 1 ) Shit happens, life sucks, but you've got to keep calm and carry on.

在真正开始看Girls之前,一直以为这是欲望都市再续。剧集背后的公关在Pilot开播前就在各大媒体疯狂投放软广。3月底4月初,Girls一时间无所不在,于是所有人,包括平民女屌丝的我、颇Fancy的加拿大貌美女同事还有形形色色的各种朋友都被吊足了胃口。

试播集一出,舆论一片哗然。不少人(比如我)盛赞Lena Dunham道出女屌丝心曲的同时,另一些人则指责这仍是部“带点儿现实味儿”的拜金剧,理由无非是Jessa的玩世不恭和她堆在出租车里的LV手袋。另一些人(比如我的女同事),就直接欢乐地弃剧了。而评论们也暗指Lena脱得不够,殊不知姑娘在后续几集中越脱越勇,她和她的tits已成为各界八卦评论家们的最爱,第六集中甚至连Hanna的父母也光了一把,各种露点⋯⋯当然这都不是重点。

在看第六集之前,我多少也已萌生出了弃剧的念头:第二集关于性病和艾滋的恐惧,对每一个换过性伴的女孩儿来说或许都不可避免;第三集中HPV的真相,想起来美国以后第一次做HPV筛检,感觉相当微妙;而Marnie发现Charlie光头时的欢乐表情以及碰到著名画家以后的“情难自已”(顺带一提我很喜欢那个矮货,Jorma "Jorm" Taccone,还曾经在chinatown碰到过他一次),囧囧有神的Shoshanna对于自己还是处女的纠结以及看似文艺放荡、无所畏惧的Jessa,也实在令人无语⋯⋯而第四集末尾Charlie的演唱以及第五集的急转直下,也真实到令人难以面对,shits happens! Life sucks!

而Hanna几乎“无可救药”的baby hipster品味、微胖界翘楚的身材以及“找不到工作”的现实,更让人总觉焦虑。始终无法置身事外、以一种看戏的愉悦心情来看剧,Girls总是让你处在一种微微不适的状态中,因为我很清楚地知道,尽管不愿承认,我在看的是不同排列组合状态下的,自己的生活。26岁的Lena Dunhum,打得绝对就是亲身经历这副狗血牌。

对于现实极度直白的陈述,将那些最难以启齿的私密曝露在镜头前,让观剧的姑娘们面面相觑⋯⋯也让我在看完第5集之后终于产生了“我次奥还是不要看了吧”的念头,毕竟我也不是什么一帆风顺的人,谁会愿意在肾上腺素连续分泌5天以后周末再来看这么一个真人秀风格的电视剧呢(他妈的我好怀念看Doctor的欢乐时光啊可惜被我看完了啊!)。

但上周末的第六集却暂时让我忘记了弃剧的想法,对于漂泊在外的我们,回家永远都是最奢侈、最美妙却也最烦人的想法。当Hanna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You're from New York, even the boringest thing you say is funnier than anyone else's...” 时我差点就乐死了,同谋心态,而关于大学时好友舞蹈"Super Cheesy"的评价,也在意料之内。忽然去年刚工作时好友说过的一句话,now you're a big girl living in New York, am so proud of you. 但谁都知道活在大城市的艰辛、孤独和酸楚,但仍然有那么多人愿意蜗居在上海、北京、纽约、伦敦、香港那些小房子里,并不是没有道理。回首过去,你或许会怀念曾经缓慢的节奏和单纯明朗的生活,但如果拥有再次选择的权力,我想你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养老“和”退休“的田园生活,虽说是个人选择,但永远都不会是一个怀揣梦想的平民屌丝在年轻时应有的状态。我并不否认资本主义对人的压榨已经渐成一种自然状态,但奋斗本身从来就不是甜美宜人的,即使累得像狗,在地铁上靠着墙睡到终点站也就自然精神焕发⋯⋯”hold on to it“才是正确的想法。

Hanna父母的Sex Life当然是第六集最没下限的亮点,爸爸的露点让人颇感悲剧狗血的同时也预见温情路线的回归。当那个古怪又随心所欲的Adam(是个水瓶吧?)告诉Hanna纽约窗外的Crackhead半夜仍在游荡,两人隔着数百英里交换着彼此眼前的景象时,突然觉得,释然又安心。

想起Hanna的父母在餐桌上的对话,爸爸说,我很担心Hanna有一天醒来,突然就发现自己30岁了还什么都没有;妈妈接过话茬说,但至少她知道怎样让自己高兴,而且她一直都活得很高兴。

结尾处选的Montezuma,在此附上歌词,与诸位共勉。

So now I am older than my mother and father
when they had their daughter
now what does that say about me

Oh how could I dream of such a selfless and true love
could I wash my hands of
just looking out for me?

Oh man what I used to be
Oh man oh my oh me
Oh man what I used to be
Oh man oh my oh me

In dearth or in excess
both the slave and the empress
will return to the dirt, I guess, naked as when they came

i wonder if I'll see any faces above me
or just cracks in the ceiling
nobody else to blame?

Oh man what I used to be
Oh man oh my oh me
Oh man that I used to be
Oh man oh my oh me

Gold teeth and gold jewelry
every piece of your dowry
throw them into the tomb with me
bury them with my name

Unless i have someday
Ran my wandering mind away

Oh man what i used to be
Montezuma to Tripoli
Oh man oh my oh me

 2 ) 完全感同身受

《都市女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像极了阿帕图的电影,而恰好阿帕图又是这部HBO新剧的制片人。阿帕图喜欢在真实生活的屎尿屁笑料中寻找大智慧,《都市女孩》也是在琐碎中挖掘生活真相。乍看之下是《欲望都市》式的四人行,只是这四人没有名牌,跟大多数80后一样过着为房租而奋斗的屌丝生活,她们也在追寻理想,情感和自我时迷失。

因此《都市女孩》在展现生活时是大胆直接毫不做作掩饰的,特别是性爱戏和屎尿屁细节,男女主角完全不是《复仇》那样的高富帅白富美,裸露戏一点也不养眼,但这就是生活。也正因为《都市女孩》讲的是生活,因此它又是含蓄的,因为生活中并不像电视剧电影那样会跳出来一个人跟你说大道理帮你指明方向,或者发生一件Drama大事让你醍醐灌顶看清人生找到爱情,《都市女孩》对人物的刻画对主题的表达都是藏在剧本之中,每次都看似平淡若有若无戛然而止,留下一首首动听的小清新片尾曲让人回味无穷,而其Loser自嘲式的幽默甚至不能称为笑料更不适合每个人,彻底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注定其没有TBBT那样的观众缘。

最喜欢的是第6集,Hannah回到乡下的父母家,几乎就像塞隆《青少年》的电视剧迷你版,只是莉娜·杜汉姆用20分钟就把一部电影的情感深度给体现了出来。当然还有最后的季终集,结局非常寓言式的让Hannah在大城市中迷路,无法后退,前方也没有目的地,只能一个人坐在沙滩上啃蛋糕。

Hannah这个人物太真实,她跟所有人一样渴望爱情,可当对方真的开始认真了,她却胆怯了。太害怕失去太害怕承担太没有自信太没有安全感,完全的80后屌丝心态,完全感同身受。

《都市女孩》入围艾美奖最佳喜剧和喜剧类最佳女主角的呼声日益高涨,希望最终能有所斩获。第二季近日已经在纽约开拍,非常期待。

 3 ) 她发出这一代美国年轻人共同声音?——每个人都在跌跌撞撞中寻找自己的道路

标签: 都市女孩 hbo 纽约 中美关系 girls 文化
新浪推荐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966a9d301018gpl.html
阅读:2,598 转载:6 喜欢:4 收藏:3

(HBO系列剧《都市女孩》中亚当与汉娜之间的关系反映出中美关系的某些特点)

我每天坐通勤火车往返于马里兰郊区和华盛顿城区之间,单程耗时45分钟。上班路上我一般精神状况比较好,时间主要用来读书。下班路上人比较疲惫,我用iPad看电影或者电视剧。好处是比较放松一些,用不着全神贯注,经常可以打个盹,然后接着看。最近几个星期心理上逐渐有些变化,影视观摩过程中略微有点紧张,本能地希望找到放置iPad的最佳角度。除了让自己看得更清楚以外,更重要的是不希望让邻座或者上下车的人看清屏幕上的内容。

我一直在看HBO的系列剧《都市女孩》(Girls),总共两季20集,主角是四个20岁出头、刚刚大学毕业、立志在纽约寻找机会的年轻姑娘。我担心周围的人疑惑,一个从实际年龄看不应该关注青春剧、尤其是青春女生剧的人却连续一个多月在火车上看四个姑娘,他的心理年龄是否出现异常?
我的忧虑肯定有道理。这部作品有些过于青春,尤其是过于青春冲动。有一次我迷糊过去以前,隐约记得屏幕上的一对年轻人正在做他们最热衷的事情。15分钟后我醒过来的时候,屏幕上是另一对年轻人正在做他们最热衷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不得不下意识地朝四周看一看,希望不要引起注意。也许我的心理压力过大,因为车厢内并不拥挤,三人座上从来都只有两人占据。唯一的风险可能是我靠过道坐着的时候,上下车的人偶尔能看上一两眼。

在担心旁人看到产生疑惑以前,其实我花了不少精力来说服自己。十几年的美国生活已经让我清楚地意识到,我在文化艺术上的口味跟时尚和流行相距甚远,跟已经到退休年龄的“婴儿潮”一代比较接近。
以音乐为例,我爱听的鲍勃·迪伦、保罗·西蒙、Neil Young在美国年轻人中早已经过气。试试看,如果你跟中国的90后提到自己常听李谷一或者朱逢博,他们会作出怎样的反应?大家都已经用智能手机上的微信、陌陌来寻找"附近的人",我仍然下意识地哼唱“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时代的烙印无法去除,我正在成为化石,尽管心有不甘。

我看电影相对多一些,极少有时间看系列剧。
不错,26岁的犹太姑娘丽娜·杜勒姆(Lena Dunham)集导演、编剧、主演于一身,才华获得全面施展。放眼全美国,这样的年轻人也是屈指可数。
有人夸她发出的是美国这一代年轻人的共同声音,有人夸她发出的是这一代年轻人的一种声音。
倾听年轻人的呼声固然有意义,但从眼下热播的电视剧来看,即使精挑细选,也应该将《纸牌屋》、《广告狂人》等适合成年人观看,与政治、社会、经济直接相关的作品放在优先地位。我全部看完20集的《都市女孩》以后才开始向13集的《纸牌屋》发起进攻。

那么,为什么我会花大量时间看《都市女孩》?
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阅读,我发现自己并不孤独,已经不那么年轻的男性对《都市女孩》感兴趣的其实很多。《纽约时报》专栏作家Frank Bruni写过一篇长文专门分析《都市女孩》,他尤其关注其中的性场景。
《纽约客》的Adam Gopnik3月中旬在杂志上撰文祝贺作家菲利普·罗斯80岁寿辰的的时候竟然提到了丽娜·杜勒姆,他说在美国当作家越来越困难,当专业作家、靠写作为生更加困难,但仍然有年轻一代愿意尝试,比如丽娜·杜勒姆,可见写作依然很重要。Gopnik进一步感慨说,丽娜·杜勒姆在《都市女孩》中扮演的角色汉娜并没有梦想成为剧作家、歌词作家,或者运作电视节目。她的目标是随笔作家、回忆录作家,“年轻一代的声音仍然需要敲击键盘才得以发出”。
到《纽约客》网站上查找一番,我发现他们的影评人Richard Brody也被问过同样的问题:在众多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为什么只有《都市女孩》他才每集都看、然后还要一篇一篇写博文分析?一般情况下,Brody以鼓励读者多看经典电影出名,尤其是新浪潮、戈达尔之类。他的回答是因为电影《微型家具》(Tiny Furniture)--- 丽娜·杜勒姆2010年的作品,她同样集导演、编剧、主演于一身。Brody说,自那以后,他就一直等着看杜勒姆的下一部作品,不管她拍什么。


我心里逐渐坦然起来。《微型家具》是我近几年看到的一部非常出色的超低成本电影,我的文章(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5158678/)发到豆瓣网站后赢得“资深影评人”、“受教了”、“蛮专业”之类的好评,但即使在中国文艺青年云集的地方,《微型家具》仍然只能引起微弱的反响。迄今为止,豆瓣上仅有不到300人评价过,两人写过影评,其中一个是我。
相比之下,一部比较热门的美国影视作品往往可以赢得数万人评价、数百人写剧评。假如《都市女孩》跟当年的《欲望城市》(Sex and City)一样受欢迎,其影响力很可能惠及《微型家具》,但事实与愿望的反差巨大,非常可惜。每当发现中美之间存在类似反差的时候,我都乐意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幻想着增加两种文化间的理解。


接下来看到另一篇不那么年轻的男性对《都市女孩》的关注以后,我终于彻底放松,原来我下班路上看的果然是一部佳作!我终于意识到,这部青春剧让我感兴趣的深层原因并不是了解美国年轻一代,或者做点文化交流工作,而是关注当今的国际形势,尤其是中美关系。
3月份的《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都市女孩"的地缘政治学》(The Geopolitics of "Girls"),作者Daniel Drezner是波士顿塔夫茨大学的国际政治学教授,我的同龄人。他在文章中断言,真正的电视行家欣赏的、对国际政治最有洞察力的系列剧不是《国土安全》或者《行尸走肉》,而是《都市女孩》。

Drezner论证的前提是,《都市女孩》以四个年轻姑娘如何跌跌撞撞由不成熟走向成熟为故事主线,而在国际政治中,主权国家其实也都要经历这个过程。
四个姑娘身上分别体现出不同国家的典型特征,丽娜·杜勒姆扮演的汉娜就象世界头号强国地位正在衰落的美国:她需要借钱来维持目前的生活方式。她介入身边所有的事情,让自己成为世界的中心。
与不少美国总统相似,她在看清楚事情以前已经采取行动,坚信可以从实践中学习。在四个姑娘中间,她全面暴露身体的次数最多,透明程度直逼美国的政治体制。尽管有种种缺陷,汉娜其实具有魅力和才华,所以总能从自己不够慎重的行为造成的后果中摆脱出来。Drezner说,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恐怕就是这样看待美国的。

汉娜的三个伙伴分别体现出法国的特点(自恋、朝三暮四、喜欢制定无法实现的宏大规划),还有加拿大(表面上礼貌,骨子里有不安全感带来的消极攻击性),以及德国(美貌、自信、不举债,但不切实际地希望其他人也秉持同样的行为规则)。

在已经放映的两季中,汉娜有一个好一阵、坏一阵的男朋友亚当。Drezner认为,亚当就象中国,他的个头已经长成,高大强壮的小伙子。
从剧情看,他的依赖心理仍然很严重,比如每个月要奶奶寄钱付房租。他的社交行为与汉娜习惯的布鲁克林风格不够吻合,略显粗鄙,经常发火或者陷入沮丧,并导致与周边环境走向敌对,最后甚至陷入好战的心态。

亚当和汉娜的关系也象中美关系,体现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带来的好处与风险---2005年,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了这个描述中美两国关系的概念。一方面,汉娜有意无意利用自己的“软实力”吸引亚当,结果亚当对她的喜爱远远超过自己原本的预期。汉娜希望,自己认为好的东西也应该被亚当接受。
电视剧中没有直接提及普世价值、三权分立、多党制、民主,但理解能力接近Drezner的观众有可能领悟到这层含义。与此同时,汉娜并不确信到底应该跟亚当好到什么程度,两者的关系经常处于游移不定中。第一季结束的时候,两人原计划搬到一块住,但汉娜突然犹豫起来,亚当随之发怒,最后警察到场才控制住局面。

Drezner的文章写在《都市女孩》第二季结束以前,文字具有不同凡响的穿透力,但他并没有存心探讨严肃的学术问题,更多地以调侃打趣为目的。 Drezner猜测,如果汉娜和亚当最终和解,那说明从丽娜·杜勒姆的地缘政治观来看,中国未来将有可能学会国际社会的行为规范并顺利融入其中。如果汉娜自身的强迫症等心理问题无法控制、不得不进医院治疗,那将意味着丽娜·杜勒姆相信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的观点,美国或许终将陷入作茧自缚,继而走向衰落,就跟世界史上的其他霸主一样。显而易见,Drezner对电视剧未来的走向将保持高度关注。毫无疑问,《都市女孩》的新剧目出来以后,他会继续观看。


261人阅读
有用 9 没用 1
推荐 4

杨欽荔 (时间还很长。) 2013-04-26 12:15:15
这个分析到政治真是好牛逼= =

易速利 2013-04-26 19:04:53
哈哈,一部有趣的作品总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解析。

杨欽荔 (时间还很长。) 2013-04-26 22:03:54
是的,这样我在看第三季的时候我可能就要多想国际关系了哈哈哈

Hao 2013-05-05 11:09:13
我就感觉深有同感啊,每一集都太TM真实了,不过身边还真没见有喜欢的,预祝再得金球奖。


易速利 2013-05-05 11:44:57
在美国的情况是评论界赞不绝口,但收视率并不算特别高。相信这部剧会继续得奖。

Hao 2013-05-05 14:47:09
总会有人赏识的,收视率就留给别人把,哈哈。Charle扮演者真辞演了嘛?为什么啊?

高远 2014-02-05 10:55:58
要去看看,这个观点很有意思

乔素 2015-12-28 10:47:46
刚刚看到第二季。用地缘政治来解释也真奇特。但是非常喜欢这个剧,太真实了。每个人都在跌跌撞撞中寻找自己的道路。但是觉得亚当虽然是个怪人,但却比其他人更真实清醒,有种睡在桶里的第欧根尼的感觉。lena真是有才华和深刻。

 4 ) I Want To Have It All

2013年,我本科毕业之后研究生去读电影。第一年的课程很恐怖,对于我这样没有电影制作基础的人来说更是刺激。9月开学之后生活就像登陆的台风一样一发不可收拾,迅速陷入疯狂凌乱的无限拍作业循环之中。更别说对于一个本科四年在大陆高校读文科——约等于荒废了四年人生——的人,突然开始人生中第一次如此密集需要输出创意的节奏,感觉整个人精神上都被榨干。

自然班上的大部分同学(包括我,都来自大陆)都有些焦虑。所有人都在疯狂模仿任何自己能够想到的,或者手边能够摸到的一切风格——一方面,你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去认真追问自己想要做什么;另一方面,competition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情。倒不是因为想要得到什么,而是我们接受的教育已经让大家自然而然进入一种“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最好是要尽量得高分”的思想状态。所以至少我——我不确定别人是怎样——开始搜刮我看过的所有不同种类的东西,一样一样模仿。一方面美其名 曰“experimenting”,另一方面也可以显得自己比较有品味。

第一季播出没多久的Girls就这样进入了我的视野,最后变成了我某一个课堂作业的模仿对象。讽刺的是,我当时连第一季都没看完。准确地说,我只看了第一集。而且并不喜欢。但是我立刻总结出了几个关键词:女性、当代、情感、话痨,仿佛被Instagram滤镜过的轻微褪色都市画面,看起来酷酷的但并不总是符合逻辑的对白,以及背景音乐里那些Taylor Swift所谓的“indie records that are much cooler”。于是照葫芦画瓢一样飞快写出一段剧本,找了四个女同学把作业拍完了。然后给自己打上女性主义活地·阿伦的标签。

成品当然是非常雷人的。尤其是现在看来我完全没搞清楚Girls在讲什么,当时的心态也就只能写出四位女孩子在一起对着生活/情感发牢骚之后硬扭到一个莫名其妙鸡汤结尾的东西。以至于在片子做完,课堂上放完,都过了几乎一年之后,帮我演戏的一位女同学在偶尔提到这个片的时候还半开玩笑的说我写的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完全搞不懂。


我觉得我这一代人里面凡是搞点文艺创作的,可能都会发现一个悲惨的事实:生活在大陆的城市,即使是北上广,也面临着一种让人绝望的无聊。一方面,从最浅薄的层次来说,大陆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就很少有让人提得起兴趣的。迄今为止我唯一觉得有趣并且喜欢散步的都市区域就只有北京的鼓楼area以及上海的老城区。而这两个地方的有趣无一例外都是与与现在相去甚远的时代有关。至于当代社会,没留下一丁点有意思的东西。其次,不得不说,生活在这些城市里面的人也让人失望。

90后这一波的人生到目前为止还真的是无聊。张艺谋镜头里的封建压迫和我们几乎无关,贾樟柯眼中的改革开放与城乡巨变已经提前结束,娄烨作品里涌动着的时代浪潮也已经逐渐平息。我觉得90后人生最大的波折大概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新冠疫情了。所以无怪乎SNL那条著名的模仿Girls的sketch里,Tina Fey扮演一个来自阿尔巴尼亚的中年妇女。在她进入这四位女孩的生活之后,Hanna面对Tina Fey说出的自己第三世界不知名国家里不可思议的人生经历之后,说了一句“Seriously, your life is much more interesting than mine”。简直太政治不正确了。

所以我觉得我和很多同样在城市里的人的生活缺少了很多诗意。直到新冠疫情让我面临了毕业之后最严重的职业危机之前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也仿佛是这些无聊的人里的一员:基本处于一直在工作的状态,即使中间有自由的休息,也会在即将进入某种独处状态之前被下一份突如其来的工作打断。然后在工作中都是一些迎来送往、言笑晏晏。你的确是在增加经验、学习技巧,但是你真的几乎没有时间和自己独处。偶尔那么一两个灵魂出窍的瞬间也会被第二天无法阻挡的mundane所快速淹没。

于是我感觉自己不论写作什么题材——除非就像是Girls这样完全同龄人的故事——都无法让人信服。我没有切身经历过任何与人性的大悲大喜所直接相关的情形。我的关怀都会看起来惺惺作态。我只有自己机械冰冷的生活聊以自慰。然而试图从无聊之中产生有趣是极小概率的困难事件。

然而更伤心的是,我连Girls里面那样的“无聊”都没有。我身边的人都不如Hanna的朋友那么“有趣”。我所在的城市没有里面描述的那种整个Brooklyn和半个Manhattan都会来的“epic party”。我喜欢的大学老师也不会邀请我去他举办的什么朗读会朗读自己的文字作品。我甚至都没办法像第一季结尾的Hanna那样在地铁上睡过头然后拿着一块朋友的婚礼蛋糕迷失在自己生活城市的某个不知名角落。我做过最相似的事情大概是在香港读书时某个周末和一群刚认识没多久的、关系要拐好几个弯的朋友在兰桂坊喝酒快到天亮之后,游荡在空气灼热潮湿、却又夹杂着几丝太阳出来之前为数不多的凉风的几乎无人的港岛街头,发现地铁还要一小时才开门,最后找了个麦当劳趴在桌子上睡了一觉。

有人大概会反驳,那在你的城市,肯定还有别的类似的事情可以做。毕竟我们没有party文化,我们没有date文化,我们的夜生活基本就只有啤酒烧烤小龙虾。我们只是没有那些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而已。

大概一想好像是有点道理。那我现在是不能,还是不肯呢?


《纽约巡游》里,Tim,一位世俗身份是观光车导游,然而大概本质是上帝派来的诗人的有点怪咖的男生,面对世界各地的游客,能够如数家珍般地告诉你美国不长的历史上,一定有某位在文化领域颇有影响力的人物就曾经住在观光巴士现在正开过的某个街区里。他可以对着帝国大厦发出“真特么有男子气概”的感叹,也可以沉醉于市政大楼外墙砖瓦上的线条和它独特的材质,以至于差点高潮。他看到街边睡在一床肮脏棉被下面的流浪汉之后就可以联想到人生的终极意义。他也可以轻松自如地夸赞自己观光巴士车上一位来自阿根廷的女性游客的着装。

当然他也的确在布鲁克林大桥上,和自己生命中所有给他带来过痛苦的人来了一场缺少反方的辩论。最后,他走到当时还完好的世贸中心双子塔的正中间,原地旋转,之后抬头仰望,任凭两座塔在自己的眼前脑中坠落崩塌。

所以上一份工作,我去赫尔辛基出差,有几个晚上,我就漫无目的的出门游荡。有时候是走路(反正中心城区也不大),有时候就走上一辆我已经买了通票的有轨电车。有时候我去一些我没去过的地方,但有时候也会走一走曾经走过好几次的路。有时候在google地图上搜到一个电影院或者书店,到了之后发现已经关门(那边的上班时间真的太短),只好在门外张望张望便又花几十分钟回到住处,看起来一无所获。大部分时候我渴望遇到别人,但大部分时候我又都是一个人。大部分时候我一路无话,但大部分时候我又在脑袋里起飞。

我会感到一种矛盾而奇怪的间离感。我在一个我认识的人不超过10个的异域他乡。我明明是一个人,但我又明明感觉到我和身边经过的每个人都能发生某种连接。换言之,我很寂寞,我不孤独。

Tim告诉我,你如何和城市相处,就会如何和自己相处。纽约这个臭名昭著的天堂和地狱的双生花,一定有人最后离开也有人一直留下。Tim让我羡慕,他至少和他所在的城市媾和了,虽然说不清是孽缘还是良姻。


Girls的故事也发生在纽约,几乎不用想就能看出来。第一集开始的时候Hanna刚大学毕业两年,24岁。我2013年第一次看的时候还在读书,22岁。现在想想看不懂也正常,毕竟当时我还处在“chained to the rhythm”的学生时代,真正独立的生活经验还是很少。中国的孩子学生时代拉得太长,所以大部分都晚熟。也不奇怪我现在快30岁了,在真正经历了一阵子人生危机之后,才对Hanna感同身受了许多。Hanna既是我值得向其索取人生经验的前辈,又是一个经历着所有这个爆炸的时代带来的各种新的旧的挣扎的小孩。

Hanna的人生并没有错位,是我看她,再看自己,发现了错位。

说自己格格不入,确实会有点太自恋了。


我认为自己模仿Girls写的那个短片最失败的一点是,我没认识到这四个女孩其实彼此依然是孤独的这个事实。我在自己的剧本里让他们搅和在了一起,像和稀泥一样,管她们愿不愿意,强行去熬一锅鸡汤,最后当然是惨绝鸡寰。

写到这估计有人要骂人了。所以我到底想说啥?一会渴望连接一会又依然孤独的,有病吧?

大家都有病,但是一边孤独,一边又渴望不孤独,也不矛盾呀。

所以我觉得对于Lena Dunham来讲,书写Hanna是她缓解自己孤独症的一剂良药。虽然孤独症只可被缓解,无法被治愈。而且写成连续剧的好处是,它不是一个闭环,而是一个和生命本体类似的流动的躯体。你想继续就可以继续,想在哪停就在哪停。因为任何一个停止,在宏观层面来看,都不具有什么休止的意义。你只是从水里爬出来了而已,水还在流。

擦擦身子,擦擦头发,继续往前走吧。

 5 ) 生活,只是生活而已

几年前刚出第一季的时候,觉得主角不好看,剧情无厘头。然后弃之到现在。

几年之后,来到了故事发生地,在纽约重新翻起纽约girls的故事。

girls 就是是一部残酷的青春。没有一点点掩饰,将所有的残酷无常疼痛伤害赤裸裸的表现出来,不带一丝妥协与同情。至少Hanna和Adam还有彼此古怪的相爱陪伴。Marine带着自己的高傲与倔强却生活的如此煎熬。Jessi从小就被摧残的受伤的心,从来没有愈合,一路淌血一路拖扯着自己早已疲惫不堪的肉体,游走世界,却始终逃离不出心灵的桎梏与枷锁。Shosh,看似幼稚肤浅却能最直白的看到每一个人的问题。其实世界就是这样,幼稚简单如shoshu都可以明白所谓的是非,但是却被Hanna诡异的诠释,被Marnie高傲的掩盖,被Jessi悲伤的逃避。他们每一个人,在某些方面都是不成熟的。他们片面固执的理解着世界,诠释着着自己,误解着别人,但是他们每一个人在某些方面却是看透了这个世界。他们就这样,每天艰辛而又幸福的生活着。

这4个诡异却平常的女孩,在纽约这样一个从来不缺少奇人异士故事传奇的地方,代表着每一个人的挣扎痛苦迷茫倔强爱恋希望不舍。

命运永远都是如此的纠缠,一步错,或许就步步错。看似光鲜的人背后的所有苦楚。
如果说一定要羡慕谁,我羡慕Hanna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跟自己一样怪异的Adam,但是我却宁愿做Marnie,倔强高傲善良的过一辈子。

但是,没有谁是哪一个角色, 我们在每个人身上都能找到相似点。

Girls,没有励志,没有安慰,也没有悲伤,编剧导演甚至都不愿意诠释分析他们的痛苦。因为就是生活,生活而已。生活的残酷,就在于无论是我说的,还是你说的,还是专家说的,还是傻子说的,都不是真实的生活。因为生活不是说的,生活是过的。剥去所谓的口头上的各种绚烂的包装,最现实的就是在于现实本身,没有的逃避,就是每个人生命的诠释而已。再多的谎言,再多的假装,在灵魂喘息的那一刻,拥有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不要再抱有不现实的幻想,幻想带来的幻象最终只会销灭激情。简单的,追逐梦想,脚踏实地。生活,生活而已。

 6 ) 2020看到的最现实的剧

里面的各种feeling真的就是现实中一样的感受,还是那种没法和别人讲也懒得去讲的所谓生活。看到最后女主在海边大口吃着蛋糕,想起曾经自己在各地没刻意却还是晃荡到了太阳升起的那几个通宵,身边的人要么自己走了,要么被我伤害走了,反正带头来就是自己一个人。觉得挺想哭的,心酸,但又觉得其实我把自己照顾的也挺好,生活not so bad.

 7 ) 短评限字数不够记so

Touched by what Catherine says to Jessa:
- You are doing it to distract yourself from becoming the person you're meant to be.
- Which is who?
- You tell me. She might not look like what you pictured when you were aged 16. Her job might not be cool.Her hair might not be flowing like a mermaid, and she might really be serious about something. Or someone. And she might be a lot happier than you are right now.

I'm actually being scared since a long time.
Hope it's a turning point.

 短评

主要因Adam Driver棄劇。

8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文艺女屌丝感同身受。。。喜欢汉娜。。。新一部美剧。。。开始追了。。。

12分钟前
  • geek
  • 推荐

都拿年轻版SATC来称呼这部喜剧,可惜相像处仅止于四位女性主角和纽约,本剧甚至还要通过Virgin类屌丝角色“嘲笑”下SATC的女性启蒙作用。差别就在于金融危机前的年轻女性还有空需要“时尚”的Carrie独白来发泄感情与意淫,现在的年轻人只想看Hannah拿着蛋糕迷路在纽约,然后轮回在自我憎恨的循环中。

15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力荐

仿佛在审视自己的人生:失败,顾影自怜,振作,然后失败

19分钟前
  • 小徐师傅
  • 推荐

本年度最佳新剧,没有之一。

21分钟前
  • Kreuzberg
  • 力荐

一不小心就躺中了。

25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没什么比看到别人就像看到自己一样和狠狠的戳中我了,我们都是这样的坚强又这样的贱,离开一个拥有的安全感拼了命去寻找另一个。

29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第一集弃了 因为我想把女猪铺在地上用鞋拍死

30分钟前
  • 阿巴巴
  • 较差

荒诞到真实, 还是真实到荒诞? Hannah这个角色最成功, 你恨她嫌弃她, 但她身上有那么一两点和你很像, 恰好那又是你最不想承认的一两点.

33分钟前
  • icebloom
  • 推荐

没身材没长相没工作只有个贱货男盆友 我越发觉得这就是我 除了我连个贱货男盆友都没有

36分钟前
  • 喜喜
  • 推荐

第一季的剧终真是凄凉。现在的年轻人,谁不和hannah一样,恐惧,自卑,又像个刺猬一样把他人的爱拒之门外 - 偌大的城市里我们似乎都没有资格说自己是世界上最讨厌自己的人吧。我擦,中枪啊。但还是要怀抱希望活下去。

3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模仿SATC的四人组,女猪和另外一个女配长得好丑,其中有两个满美的。无亮点,果断弃。

39分钟前
  • Rachel
  • 较差

全年度最爱新剧,没有之一。如此真实,毫不做作,该直接的就直接,该含蓄的就含蓄,如同生活本身一般,剧本实在太牛掰,OST更是要收藏!完全没想到季终集居然如此出色,还要从头到尾把全剧再看一遍...!【播出了两集就已获HBO第二季续订】

4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desperate 20s./每个女孩都有一颗Hannah的心,防爱玻璃心。/虽然每一集都不如前一集有所期待。

46分钟前
  • Fan要坚强
  • 推荐

Hannah太写实,焦躁,没有安全感,有缺陷,事业低谷,感情挫败,不自信。多像现实中的自己,年轻得一事无成,却又对未来不肯放弃希望,对幸福迫切地充满向往。城市太大,或许我们都只是想找到那么一点微乎其微的存在感,和被爱的感觉。

47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第一集索然无味,坚持看到第二集我终于承认我是真心看不懂这部剧了。

48分钟前
  • 言武Ray
  • 较差

【No one could ever hate me as much as I hate myself, okay? So any mean thing someone's gonna think of to say about me, I've already said to me about me, probably in the last half hour!】sadest line ever

52分钟前
  • 歪灶猫
  • 还行

比GG之类的好多了

55分钟前
  • 我对你的无语简直能沉默整个宇宙
  • 推荐

/7.9/伍迪艾伦在拍欲望都市。

60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我恨你!...你没有我恨我自己!人不纠结枉少女,我们都是老少女.

1小时前
  • 傻乐的猫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