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2015

剧情片韩国2015

主演:黄政民,郑宇,赵成夏,金仁权,罗美兰,郑有美,柳善

导演:梨晳勳

 剧照

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2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3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4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5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6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3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4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5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6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7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8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19喜马拉雅201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3 20:08

详细剧情

  电影讲述的是韩国登山家朴武宅于2004年在攀登海拔8750M的珠穆朗玛峰时,不幸遇难。为了寻回同伴的遗骨使他们安息,严弘吉(黄政民饰)率团前往珠穆朗玛峰,开始了新一次远征。5月29日,严弘吉和他的队员不负众望,在8700 M处找到了朴武宅的遗体,在冰雪皑皑的世界屋脊之巅 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并且立碑为念。当时这件事曝光后,也引发了感动如潮。  韩国演员黄政民此次在片中饰演亚洲首位完成14座8000米的韩国登山家严弘吉一角。该片将由推出了《海云台》、《舞后》、《快递惊魂》等影片的JK Film担当制作,通过《和声》展现了细腻掌镜力的康大奎导演将再执导筒。影片还将在尼泊尔等地的雪山实地取景,以展现更加真实的雪山风貌。

 长篇影评

 1 ) 韩国国民催泪弹,总能撩拨观众G点


不想离开山


需要片源的关注我们
回复“喜马拉雅”,即可获取资源
文章均为原创,禁止抄袭,转载请授权


迷妹之前推荐过电影《老手》。

黄政民欧巴演技太棒。

欲罢不能。

一口气把他近两年的电影看了个遍。

《喜马拉雅》深得我心。



2015年。

喜马拉雅系列电影。

中国式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

美国好莱坞片《绝命海拔》。

......

年底,《喜马拉雅》赶上热潮。

豆瓣评分7.2分。

只比《绝命海拔》少0.2分。

评价人数竟差了3万多人。




这里是不允许人类去亵玩的神的领域,人们把它称为喜马拉雅。

电影围绕登山展开。

严弘吉,韩国著名登山家。

一次救援中遇到了朴武宅。

一个一定要将同伴尸体带下山的登山者。



此事一出,严弘吉让他滚回韩国。

别再想登山。

朴武宅当然不会这么做。

为了登山放弃了交往五年的女朋友。

坚持不懈的努力。

严弘吉同意让他参与“旅程”。



很快。

朴武宅登上干城章嘉峰,8586米登顶。

如愿以偿地跟女友结婚。

和严队长接连“征服”多座高峰。

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不用征服这个词。

就是运气好点,得到山的允许,短暂停留在山顶而已。



每个登山爱好者都应感谢背后默默付出的妻子。

她们的愿望小得卑微。

就算放弃登山再不容易。

严弘吉还是选择退隐。

其实脊柱问题也不允许登山。



朴武宅承其衣钵。

带领队员挑战更高的山峰。

遭遇雪崩,身亡。

没有遵守和妻子的约定。

“很快回来”成了梦。



剧情发展到这里。

有个直戳泪点的点不得不提。

太阳已经完全下山。

空气稀薄气候严寒。

救援队不敢出动。

朴正福却独自前往营救。

那相当于自杀。



他整整攀登了一整夜。

攀越了最为艰难的珠穆朗玛峰,海拔达8750米。

守护朴武宅直到生命尽头。

同时自己也遇难。

纵使没人会记得。

那也是最伟大的一次登山。



为了把朴武宅的尸体带回来。

严弘吉和退隐的队员再次出山。

不负众望,找到遗体。

遗体带下山实在困难重重。

妻子秀英就算再想看看丈夫。

只能放弃。

“我哥哥他好像不想离开山。”



冰雪皑皑的世界屋脊之巅。

举行了隆重的按葬仪式。



影片以严弘吉登上洛子峰结束。

完成16座8000米以上记录。

兄弟情。

团队力量。

支撑着严弘吉。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尼泊尔等地雪山取景。

以还原真实场景。

险碰到尼泊尔地震。



相比。

《绝命海拔》的好莱坞英雄主义。

《背负春天》的日式偏执匠气。

《喜马拉雅》却是更生活化的人情世故。

登山热背后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 end ---
更多精彩电影推荐及资源,请关注微信订阅号美否电影(ID:mayfou2015)。

 2 ) 晴天日立,碧空无云。

无关电影。
诚然我不是一个登山家,
我只是一个很业余很业余的徒步爱好者。
我总喜欢一个人脱离队伍走在最前面,当然这不好。
但我享受那种一个人行走的孤独感觉。
我二十啷当的岁数才知道书里写的银河是什么样子;
爬上近五千米的山峰想到的第一件事是浑身瘫软躺在地上抽根烟;
带着半天的口粮在山里迷路超过12小时;
保温杯里装过全是搜集的积雪,饿到眼发黑才舍得把唯一一个甘草杏杏核砸开,然后掉地找不到了。
所以,我真的很业余啊。
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大概是失恋之后的某一天吧。
没有谁对谁错,十年情感一刀两断,我内心的某根弦也随之断了。
之后我行了许多路,但是比起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我更喜欢窝在被窝看电影。
可为什么还要走呢?
因为路途上才最寂静啊,因为在路途上才能放纵自己的感情。
夜里谁在帐篷里,手机总是无服务,会在备忘录里给那个她写很多很多东西,告诉她我看到了星星,告诉她我看到了河流,告诉她山里的树躲到我都数不清,告诉她这里海拔有多高,告诉她山涧里有多冷。
然后闭上眼睛,想着她如果还在身旁,为她掖紧睡袋,道声晚安。
这种时候想到的人,大概才是你真的爱着的吧。

我爱你,
晴天日立,碧空无云,
梦行在羞怯的脚底,
你的影子是沙,筑起高高的城,
围彻住一切冰冷。

 3 ) 常有人说,不知道那些人为什么要去做这么危险的事情...

很多人不解那些登山的人,为什么冒这么大的风险,吃这么多苦去登山。甚至会把他们脸谱化为,是为了挑战和征服大自然,为了破记录,或者是为了山顶那片全世界没几个人能看到的不一样的风景。
我并不觉得大多数冒这么大生命危险去登山的人,都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当然我想原因有很多种,每个人热爱登山的那个激发点也都不一样。也许有的人是为了证明自己,有的人是为了名誉和记录,有的人是为了那种刺激感,当然也有人是为了那片风景。但我仍觉得,即便需要克服人性中对死亡天然的巨大恐惧,也坚持做这件事的有些人,真的是出于对这件事本身的热爱,他们挑战和征服的也并不是山峰和大自然,而是自己,挑战自己的意志,探寻自己的界限。
毕竟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生命的看法和所赋予的意义都不同,都只是一种选择罢了,有的人选择对那个被自己放弃的选项心心念念一辈子,有的人则选择那个看起来风险极大,但不给自己留有悔恨和遗憾的选项。
我想那些抛开生死做出选择的登山者,登山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可以做的事,而是必须做的事,就像梵高画画,MJ跳舞,梅西踢球,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只是登山者们的热爱,背负着更沉重的生死这个问题。

 4 ) 眼泪 是因为敬佩 是因为反思

看了前面的短评 好多给分不高好多评价说太韩式催泪有的剧情太无脑了 但我觉得 那些问题连吃瓜的我都能解答 而且那些 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拍这部电影的目的
突然想起来前些天失踪的独自划船环球的国人船长了 媒体对于要不要救他这件事报道了很多 当时吃瓜的我也觉得花那么多钱去找一个基本不可能生还的人有点不值 今天看了这部电影 从旁观者的角度感受他们的人生 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
每年在喜马拉雅遇难的人太对 就我知道的都不下十数个 但还是有人向上爬 可能经常会在路上遇到其他国家的高山爱好者的遗体
这群人 有目标 有热情 有血性 与其说救人是自私 不如说是本性使然 他们都只是普通人 登山只是一个爱好 只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而已 我不懂 因为我没有一件想要用生命热爱的事情 没有拼尽全力去做过什么 只想吃吃喝喝傻呵呵的过一生
说到赚眼泪 每一滴都是真心发自肺腑的佩服 当然 也是对自己的反思 反而 没有get到太多导演制造的泪点 一直在思考他们的人生 反思自己的人生轨迹 这可能才是这部电影的真正意义吧
最后 希望世界和平 每一年的愿望 没有战乱 每个人都能好好的活
不过这电影真的有毒 找了这么多忠武路演员来演 能不入戏么!!

 5 ) 从“喜马拉雅”回家

从“喜马拉雅”回家

电影虽然重点描写了登山之艰难,故事的重心却在“归来”上,登山最快乐的时光,是登山归来在山脚下和队员一起喝汤的登山精神的描述,而且,更重要的,是登山作为一种“疯子”的运动,需要从“疯子”的状态回到生活的状态当中,要回到家庭回到妻子,如此才是一个完整的登山过程。甚至,尽管遇难,精神和灵魂也需要“归来”到家庭和妻子身边。或许,这是一种韩国似的或者东方似的家庭观的体现,家庭或者妻子是一个比登山更家高更家艰难的“山”,更加需要好好应对,最后,家也是一切“外出、远征登山”的“归来”的最重要的落脚点,这里有妻子、小孩。影片的最感人之处,或许不是在最后找到尸体的时刻,而是在朴武宅妻子目送朴武宅离开之时,在屏幕的最左边有四个小孩在欢快的玩耍,妻子只给了一个背影,故事在这里只是稍微顿了一下,或许这个时候我们都能够体会到韩国妻子的那种隐忍和对丈夫的支持,从此时开始,心便隐隐作痛,妻子的盼望一直在之后故事的发展中以某种背景似的存在暗暗影响着我们的情绪。

民族的自我救赎之路

民族的凝聚力一直是韩国电影致力描述的内容,在喜马拉雅之上,西方人没有搭理救援,中国人没有搭理救援,韩国人自己内部的人也没有施加援救,韩国作为夹在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的一个相对较小的国家,韩国人的那种憋屈感不正如同电影里面所描绘的那样么?韩国人的自尊自强精神在电影的极力描绘下又一次得到了升华,电影也引起了大多数韩国人的共鸣,据说喜马拉雅这部电影又一次创造了极高的票房,也许是对于登山题材的大制作,也许是那种韩国人内部团结自我救赎之路,赢得了大多数的观众,不管怎样,电影里面具有象征意味的登山队,包括第一次拒绝施加救援的哲九,也参与了进来走完了整个救赎过程,大家虽然都已经解散已经开始了工作开始了家庭,但是都参加了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救援行动——没有赞助,时间长,任务困难,这是集体的自我救赎,这也是韩国人的集体救赎,韩国人只有在极端凝聚自强不息的情况下才能够“生存”下来,去他妈的什么的狗屁“理性”,如果缺少那种奉献和牺牲精神,如果只讲理性,韩国人面临的是什么或许韩国人有深刻的体会,只有这种东方式的团结和精神力量,才能够是的韩国整体在世界强国中崛起。

从登山到家庭

喜马拉雅的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从登山到家庭的刻画,“世界上最高的山不是喜马拉雅,而是女人”,不管是从严弘吉队长口中还是身体力行当中,还是朴武宅的悲情的刻画方面,还有若干其他队员的家庭的刻画,有一定的类似性,这些人都处理不好家庭问题,或者根本就没有家庭(很显然,正是因为处理不好家庭问题,才会连女朋友都没有),除了队长有自己的家庭以外——还是有争吵的家庭,朴武宅有女朋友之外,其他人的家庭都是没有的——要么就是故意隐形的——连女队员也不例外,这些人是处理家庭问题的弱智者。

资本社会下理性的压力和感性的对抗

正所谓很多韩国电影所展示的,力量是由对抗产生的,对抗是因为压力产生的,压力是来自资本,是来自“理性”,而对抗的力量则是来自“人性”或者是“感情”,韩国电影不乏对抗资本的题材,登山运动无疑是跟资本结合的非常紧密的运动,登山运动烧钱又费时,只有靠合适的资本的运作才能够支付起一个登山队的费用,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严队长这样的登山队,在寻求资助的时候,都需要“说谎”——三次才登上变成了一次才登上,他是沉默的——一种默认加一种无言的反抗,任由经纪人或者中间人跟着资本家讨价还价。这是在“常识”下的无奈之举。那么,在坏天气和黑夜中,去救人,无疑是另外一个“理性”或者 “常识”——没人愿意出去,不管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不管是外人,还是“自己人”,这并非胆量问题,每个人都肩负着团队的责任,出去就是送死——这就是常识 ,除了发出求救之外,没人能够做任何的反抗,这是来自自然规律的重压。最后的行程,是对资助的放弃,是对自然规律的反抗,虽然没有成功,但也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如果说攀登喜马拉雅是人类的一种极限,这次的救援行动则是人类小团体在面对各种压力下的一种极限——虽然也没有成功,但反抗的姿态已经表现了出来。是否有一种东方式的精神力量要抗衡自然规律的意思在里面呢?仿佛有一些。

疯子的意义

探讨疯子对于一个社会是否有用,就如同探讨登山队对一个社会是否有用相似,如果人人都是理性的,都没有丝毫的血性,那么面对高压就不会反抗,那么人对于自身的极限就不会突破,只有“疯子”才会去触摸和拓展人类的极限状态,去把人类的天花板往上抬,或者不是人类的天花板,或者仅仅是亚洲人的天花板,或者仅仅是韩国人的天花板一样,无疑,东方人在探索精神上一直是人为的“相对弱化”的,人为的是指,有人认为东方人是弱于西方人的,比如田径、登山等等,但是亚洲人总是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进行对抗,比如当亚洲人在田径场和足球场上逐渐打破黑人或白人的垄断地位时,比如当亚洲人在各行各业都暂露头角时,比如当在拍摄登山电影时,这都是一种拓展想象中的“亚洲人的极限”,十分鼓舞,真的,可惜了,近年来,我们倒没有这样的电影出现,当好莱坞的大军冲击而来时,是韩国电影在韩国本土痛击了对手,韩国电影都有一种疯子似的夸张,很多电影对于性和血的描绘简直就是“疯子”,但是,正是这种认真和决绝,让韩国电影在重压之下在本土市场“崛起”,《喜马拉雅》不仅是对韩国电影市场的鼓舞,也是对韩国精神的一种鼓舞。

 6 ) 喜马拉雅既是攀登者的高山,也是考验人性的一座高山

《喜马拉雅》可以算作韩国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一部灾难大片,攀登雪山的特效场景固然无懈可击,但是电影依然在发挥韩国电影的优势,以情动人。

对于一个攀登者来说,也许征服每一座高山就是他唯一的梦想,为此他会一直勇往直前的坚持下去。这种执着和信念不是金钱、荣誉所能取代,哪怕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辞。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妻子儿女无法照顾,那份愧疚之情愈加强烈,身体机能也慢慢减退,伤痛时时发作。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剧中主人公严弘吉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回归现实。也许这就暗含着一份对家人的责任,虽然有点不舍,但是人毕竟是感情动物,不能因为追去梦想这种自私的借口而放弃所有的一切情感羁绊。也许这样的生活继续过下去也就不会有这部电影了,听到亦徒亦友的朴武宅命丧8750米处的喜马拉雅山顶,悲痛伤心自不必说,在回顾朋友生前的录像时,一句话触动了严弘吉,不能让朋友的尸体孤孤单单的留在世界之巅成了严弘吉现在最重要的使命。虽然舍不得家人,虽然脚伤依旧,但是这份对朋友来时同路,回去也要同伴的责任让主人公毅然决然的选择重新组队回到喜马拉雅,去把武宅的尸体运回来。这是电影故事最主要的情感着力点,也是全篇最重要的泪点,前面漫长的情节叙事和人物关系的刻画都是为这个做铺垫的,确实在这里作为观众的我也抑制不住的想要掉眼泪。电影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其实主人公弘吉是不赞成登山者冒着生命危险把同伴的尸体运回来,这在电影的开篇有交代,当武宅固执的要这样做时,弘吉是一百个不赞成,甚至不想再见到武宅。到了后面武宅出事,弘吉才被武宅生前的录像里的一段话触动,有所感悟,终于明白了武宅这样冒生命危险也要把同伴遗体运下山的意义,同时自己的人格也得到了升华,让观众慢慢认同主人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产生共情,带着那份坚定不移的使命一起重返喜马拉雅。

电影评价:(不错)

 7 ) 喜马拉雅

#히말라야##喜马拉雅#刚刚看了#황정민##黄政民#的另外一部#检察官外传#,发现这个不帅不高不年轻的老腊肉,散发着迷人的铜臭香味,近几年他主演的影片都成为韩国的高票房掠夺者。本影片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角色间的情感,或许会有观众认为它在刻意过度煽情。登山本身没有什么话题,也正是因为掺加了感情因素而变得趣味与尊重。

 8 ) 登山情

一部体育题材的片子拍出了煽情的戏码,不过还是挺感人的。尽管在登山运动本身的刻画上有些不可信的地方,登山的艰难细节着墨也不够多,但对登山者精神意志的渲染还是挺感动人,后半部分的悲剧与无奈反而让人物的形象有了一定升华,具有了一定的体育史诗的感觉。加上原型人物严弘吉本身的惊人成就,更让人肃然起敬!同样的水准,如果人物换成中国也会不错的!

 短评

人类为什么非要用生命挑战自然

8分钟前
  • 梦行30
  • 还行

和“绝命海拔”题材撞车,但完全两种不同风格:正能量的兄弟情谊故事,煽情和戏剧效果被最大化,感觉就像把跑男剧组搬到了珠峰。黄政民连着三部票房都过千万了,这已经快封神了吧...

1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2015年的登山大冒险,先是中国团队展示《喜马拉雅·天梯》,再是美国好莱坞倾情演绎《绝命海拔》(个人偏爱这部),然后韩国也在年末贡献上《喜马拉雅》!曾看过的纪录+剧情片《喜马拉雅》和在中国电影博物馆震撼过的IMAX纪录片《珠穆朗玛峰》,感兴趣的朋友可做观影打算。…黄政民的牙好大好整齐啊……

1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不如拍成纪录片方式 也比这种煽情和虚情好。黄政民爆了后就大批大批的接片 多半是用自己名气来撑票房罢了 这样下去迟早毁了韩影圈

18分钟前
  • BlackScholes
  • 还行

立意主题真实感震撼感拍摄难度碾压《攀登者》。国产电影只讲了一件事,追回荣誉不惧牺牲重新证明我们来过,好像十几年来错过的只有荣耀埋葬的只有两段爱情,其中只有张译的角色能启迪人心;韩国电影主线讲了追求荣誉-遇见伙伴-伤病离队-整队追尸-实现承诺,而群像方面,面对那么多见死不救的人(没有绑架!),本是背景板的无名氏选择了独自送死陪伴队友等死、被谴责的背叛者重新整装出发赎罪、单一的情感线遗属选择劝生者放下遗体平安归队,这N多两难的境地与人性必然的选择,使得次要人物塑造过于出彩,而主角也足够突出,他每次鼓励、训练、抉择、下达诛心的指令、道歉、流泪都太生动了,虐点太多,恰巧扮演者还是黄政民这种连毛孔都能讲故事带情绪的人,当他见到继承者/弟弟/朋友/战友的尸体,他一直问,摘了手套一下一下摸着道歉,哭死。

20分钟前
  • 蓝霉沉皮
  • 推荐

大概第1000000001部婆婆妈妈哭哭啼啼的韩片。

21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故事挺好,讲得太肉

24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推荐

” 哥哥他,大概不想离开这座山吧。“从郑有美说这句话时泪奔~因为山在那儿,所以我要去,我如果离不开,就让我最后归宿在那。

29分钟前
  • 冰拿铁
  • 推荐

韓國式雞血太多了。

31分钟前
  • Die Katze
  • 还行

好美的景色。我也很想登山。但是,我恐高症。

33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我只想跪黄政民 演技高过喜马拉雅 剧情什么的我不管了

37分钟前
  • RITA
  • 推荐

黄政民的演技,还是那么有张力

40分钟前
  • 王帝心仙人
  • 力荐

跟绝命海拔题材相同,有点煽情,三星半。

43分钟前
  • 月下独酌
  • 还行

本来可以往体育佳片的路子上走的,可是还是被煽情的韩式路数限制了,尤其第三幕寻人的段落中哭点的设置过于刻意,要不是极寒环境营造得不错,那这出情感泛滥的戏码还真是没什么看点。

45分钟前
  • 超cute侠
  • 还行

🏔️看过我们伟大人民英雄吴京同志主演的《攀登者》,我不禁想起几年前邻国拍摄的《喜马拉雅》,特来重看一遍。影片立意、剧情、拍摄真实程度,两部电影之高下一看便知…《攀登者》中90%的特效,没有了圣山的神圣、没有了星空的洁净、更加没有真实的寒冷和缺氧,“山就在那里”出现了十遍之多,多么好的题材让两位香港“鬼才”导演将特效和恋爱进行到底…的确,中国电影仍有一座座高山需要攀登!

50分钟前
  • 馬阿怡
  • 力荐

从人情关怀的角度讲述的登山运动,前半段的喜剧效果到后半段彻底化为煽情过多。

53分钟前
  • 老罗Lazzaro
  • 还行

6/10 主角的坚韧,却不如片中金仁权饰演的独自一人连夜登山试图营救朴武宅的正福,以及郑有美饰演的不愿旁观仍执拗上山后忍痛割爱的朴武宅妻子所带给观者的震撼强。到现在依旧对整个剧组能在尼泊尔大地震前一个月有幸离开当地心有余悸。

54分钟前
  • 终结者
  • 推荐

好题材,拍的也好。由此了解到韩国的登山热。

58分钟前
  • 厦门雷少
  • 推荐

和《攀登者》的国家荣誉比起来,本片的动机可以说太私人化了,但是这种以小见大的风格也正是韩国电影的特色。

1小时前
  • 大侦探凤梨
  • 推荐

在雪山上要讲科学好么,大呼小叫磨叽拌嘴的韩剧套路雪崩你够死几回

1小时前
  • 叔是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