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记录片大陆2016

主演:蔡国强,吴红虹

导演:凯文·麦克唐纳

 剧照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1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2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3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4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5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6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13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14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15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16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17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18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19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19

详细剧情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是当今世界最重要艺术家之一蔡国强的首部电影纪录片。既是一个从中国出发、成为具国际影响力艺术家的励志故事,也体现着新时代中国人的追求和精神。  本片由奥斯卡金奖导演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耗时两年,从纽约、布宜诺斯艾利斯、上海、北京、浏阳到家乡泉州,遍访艺术家的工作现场及其亲友、工作伙伴和专家,无限度深入蔡国强的工作和生活,并从数千小时的珍贵历史影像素材撷取精华,讲述蔡国强 80 年代从泉州出发,30 年来在五大洲不同文化间成长,并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享誉全球的爆破艺术家。纪录片中也揭露他壮观艺术背后的另一个真实—内心的脆弱、挣扎、妥协,和对家人、故乡、祖国土地深厚内敛的家国情怀。  影片主线《天梯》—— 一座500米高的金色焰火梯子嘶吼着拔地而起,与无垠宇宙对话。这是蔡国强少年时代仰望天空、摸云摘星的梦想,二十多年来在世界不同地方屡试屡败,却从未放弃。2015年6月黎明,泉州小渔村惠屿岛海边,在国内技术专家和当地数百村民的帮助和见证下,他再次一搏,把《天梯》作为献给百岁奶奶和家乡的礼物……

 长篇影评

 1 ) 天梯|蔡国强的焰火艺术 艺术即无限世界

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会在某一个瞬间突然明白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是永远不会穷尽的。

|Monica

匈牙利艺术学家豪泽尔在他的《社会艺术史》论及艺术的终极价值和意义,他说:“伟大的艺术给予我们一种对生活的解释,它使我们能够成功地对待事物的混沌状态,更好地与生活周旋,这就是艺术的一种更使人心悦诚服和更值得信赖的意义。”这话,我很服气。

艺术让艺术家的情感得以表达,它对于观看者的重大意义之一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我们再来看一遍这个世界,它可以是狂热的,冷漠的,美丽的,不堪的。但它都是真实存在过的。

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艺术里汲取出属于自己的情感和对它进行再创造。艺术作品的是别人的,而由此而来的情感和体验却通通是自己的,完全私人的。

今天我,跋山涉水,为了看这部《天梯》的武汉首映,可以说非常真诚了。除了我去了个卫生间出来,咖啡和面包就失踪了以外,这片子看的实在很心满意足。

从蔡国强的艺术里,是真正可以看到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距离拉近和互溶的。

他的焰火艺术,可以展示给100岁高龄的奶奶看,也能给10岁的孩童看。打渔的村民们可以看,身居庙堂的人也能看。每个人也许观感不同,初衷不同,但视觉上的所带来的震撼不可否认的。

这实在是很特殊的一个艺术家,不管从艺术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已经达到了世俗所谓的极其成功的位置。他的焰火艺术在当代,在这个文化走向解构和离析,而宏观层面的叙事早已不受推崇的时代里,依然有着一种少见的宏大的统一性和表达性,相对于很多当代艺术作品,蔡国强的艺术更为真实可见,通过特定的物质材料传达理念的时候,还有美感的呈现。而这种美感,就像每一次爆炸绽放的焰火一样,嘭的一声,冲上云霄,千变万化,走向多元。

《九级浪》开幕那场表演,我在网上已经看了很多次,但是真正在大银幕上看到的时候,那种感觉还是难以言喻,这种只有一次,不能复制的艺术,让人觉得悲壮和感动。

绿色的焰火在绽放尽头吐出红粉色的花朵,那一刻突然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十指相扣了。这白日焰火像一个稳重而宽厚的巨人,温柔的席卷了我。

脑海里有很多情绪一瞬间翻滚而出,就好像彗星撞地球,撞击出无数火花来,电光火石之间,想起小时候外公带我去买冰棍时候骑的超大个儿的自行车,想起进场时坐在扶梯旁的地上睡着了的蜘蛛侠,想起我昨天看的法斯宾德那部《只是世界尽头》,想到前不久刚刚离开的家乡。

那一瞬间有无数情感交融,美好的和悲悯的,顷刻之间涌上心头,却一个也说不出来。

细细想来,这个世界上最开阔的,最有无限可能性的就是思维了吧,只有思维,能在一瞬间如入无人之境,也能在顷刻之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非常欣赏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时代气势宏大而典雅的架上艺术,广袤的和谐性和统一性让人着迷。相较之下,现代主义以来的艺术似乎已经不再承担审美的主要义务,对于很多人来说,它们抽象难懂,毫无美感。

但现代艺术最具贡献和突破的一点就是它冲破了艺术表现的界限,把理念,也就是我说的思维推上了一个相当的高度,艺术品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品,不再是因为巧夺天工的技巧或美观多变的造型,而是艺术家的理念,是思维,赋予了它艺术品的位置。

这简直就是推开了新世界的大大大超级大的一扇门。当艺术开始没有条条框框,冲破一切,它才更为真实,发挥无限的潜能。

再来说回这部纪录片本身,凯文·麦克唐纳的纪录片一向是很拿得出手的。之前被很多公号推过的《浮生一日》也出自他之手。在他的镜头之下展示出的蔡国强,除了是一个艺术家以外,还有很多身份。作为人子的一面,作为家族长孙的一面,作为丈夫、父亲的一面,作为泉州人的一面和作为中国人的一面。凯文并没有仅仅止步于天梯这个作品,而是追本溯源,层层递进,最终展示出了一个更为立体而真实的,享誉海外的中国艺术家蔡国强。

印象很深的一个细节是,天梯项目历经数次失败,终于在家乡成功以后,晨曦微光下,他笑着对镜头说:这爆破的声音真好听。

这一幕里,对这种万水千山走遍终回故土达成心愿的心情表现的很克制。这种克制,反而感人。

片中对文革、中国政治以及艺术自由等方面的叙述,也许稍显刻意,但又完全可以理解。作为一个西方导演,自然是以西方视角进行观察剖析、阐述和表达。西方文化对于我们本土来说,从来都是“他者”。而我们的东方文化对他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他者”?

最后还是要说,这部纪录片真的让我震颤和感动,推荐大家去看。之前网上不是有一句话说,爱是疲惫生活里啥啥啥的英雄梦想。想不起来那个啥啥啥具体是啥啥啥了,但是这个也不重要,因为对我来说,爱不是,艺术才是,电影才是。从中获得一切情感和超脱才是。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持续的、不退缩的不懈努力发现自己的至少一种天赋,为什么说至少一种呢?因为如果能破釜沉舟的努力,这种勇气和行为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天赋了吧。

而在这一切被发现之前,你所该做的,就是努力的学,勤奋的练,因为每一个上帝所赐予你的禀赋,都是有可能被毁掉的。

 2 ) 泉州·火药·神明

宛若外星语言的闽南话,以及影片最感人的艺术落叶归根,让我不能忽视泉州这个“天高皇帝远”的东南小城。

提及泉州时,影片着重突出其对风水的迷信。旁白中泉州双塔的“鲤鱼破网”,画面上频繁出现的寺庙、香火等宗教元素,似乎整个城市充满了唯心主义气息。寻找和印证超自然力量的存在,继而与之来往联系,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正是如此,世界天南海北的不同民族、文化却不约而同地发展出宗教。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体会到自身的局限与渺小,促使人类不得不寻找与叩问某种无限、强大的力量。这一浓厚的宗教氛围影响蔡国强老师对世界的看法,正如他在纪录片中提到:“我个人就是从这个地方出发,在这里长大,所以从小我的艺术里面都在寻找跟看不见的力量的关系”。《天梯》的灵感源于对宇宙的探索,他的作品实质上是对这种宗教追求的艺术化呈现

泉州小城中的家庭里,奶奶温柔开明,对长孙的艺术之路充满希望;父亲博采众长,腹有诗书,为长子带来数不胜数的精神食粮。古朴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环境,让年轻的蔡国强对艺术有无限的畅想。

以上,是蔡国强老师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世界观。在这一世界观影响下,他选择“火药”作为自己的创作材料,有三个主要原因。

其一,出于对生活的热爱。影片对泉州市井的描绘,离不开街边的烟花爆竹和寺庙的虔诚香火。可想而知,“火药”在蔡国强老师的生活中十分常见,甚至随手可得。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能发现一些世俗生活元素对蔡老师的影响,比如用香火点燃引线。在他眼中,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并不存在,仿佛艺术不是艺术,而是一种不寻常的生活,生活也可以看作一门独特的艺术。

其二,出于对宗教未知力量的追求。宗教形成的原因和目的,离不开对未知力量的探索。香客们来到寺庙,在雕像前与神明面对面,虔诚地祈祷。蔡国强老师的追求则更辽阔,他的征途是遥远的苍穹宇宙。火药的每一次爆破,对天空的每一次冲击,都是一次与神明的对话

其三,出于对本我的释放。蔡国强老师在纪录片中提到,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保守的人,绘画时一板一眼。然而,世俗间流传着一句话:“艺术家都是疯子。”性格孤僻的梵高喜欢画朝气蓬勃的向日葵,渴望被人欣赏。在纪录片中可看出,蔡老师骨子里透露着叛逆的气息,和年轻时的外在表现截然不同。或许,他在绘画时受到各种约束,于是一直在寻找一种材料,可以破坏禁锢本我的保守主义。于是,他想起了生活中的火药,充满活力和爆发力。

学术垃圾搬运完毕

感谢看到这里的您 (T▽T)

 3 ) 天梯底端的人们

70分钟多一点的典型纪录片时长,剪辑得明快利落,亮点不少。

蔡国强在提到父亲从来不把工资拿回家,总是买了书,说这就是他留给家里的财富时,突然哽咽。影片之后才交代了父亲并未亡故,而是瘫痪在床五年了。这种先后顺序,让“想到父亲如今凄惨卧床生不如死”的情绪腾出了位置,把所有的解读空间留给了哽咽后讲述文革时期父子半夜烧书所传达的痛惜:一个由个体竭力在现实之外营造的世界,总是轻易受到现实的侵略。

蔡以“循规蹈矩”来概括自己最早的绘画生涯,来反衬、强调选择烟火作为艺术形式的“破格”意味。而之后有一处短短的采访镜头,某合作伙伴(抱歉忘了名字,老外)的负责人讲述为了达到能让烟火在空中形成几何图形的效果,他们提供的产品中每个都包含微芯片,来保证可以在空中同时爆炸(而可以不管发射后时长、高低等),这与我之前想象地手工式的计算、人工控制不同,也给BIG PICTURE上的“破格”和DETAILS上的“严格”之关系补上了不可缺少的一环。

做了奥运开幕式又做APEC,蔡国强对艺术的自由在政治的束缚下挣扎的努力,仅用了盖棺定论式的“失败”来形容,没有任何细节、事例,或者说“干货”,而张艺谋的出镜也只说了一句“艺术是需要自由的”,不知道是因为过审原因被删了多少,但从最终结果看,这样讳莫如深的处理本身也让形式参与了内容,收效不错。

来到现场观看的乡里,其典型的心理状态已由一段采访代表:蔡是我们这里走出去的世界级艺术家,我们很骄傲。这种淳朴的乡里之情背后不会有太多的对艺术与艺术家的理解和共鸣,他们缺少这样的颖悟和自信。而蔡在完成作品后与他们一一碰杯,反复说的话也就是“很漂亮哦”“好看哦”,仿佛一个刚刚为子女婚宴安排了戏班子的父亲对乡亲们说的台词。这份淳朴的态度毫不可以,不止是蔡个人的本色,如不怕过度也可诠释成艺术的返璞归真。

在最后“天梯”作品呈现之前,插入了一段蔡妻的采访,她在采访中介绍了这个作品耗费惊人,但全无收益可言,也无法公开向人展示,仅仅只是为了“让奶奶看看”。虽有节制,却也流露出了些微的不满和无奈。作为艺术家的陪伴者,这应是一种常态,也绝非旁人可说风凉话的槽点。而最后奶奶没有能来现场,只能通过手机看直播。当庆祝的香槟喝完,现场宾客离去,一切散场后悬挂空中飘荡着残烟的天梯和晨雾中还未苏醒过来、人渐散去的港湾形成了一种观感上无法粉饰的苍凉。蔡妻一个人靠在电线杆旁难以抑制地哭了起来。这场哭捕捉得非常好,意蕴丰富。我想她哭泣的时候一定有一个瞬间想到过:费尽心力和金钱的努力,丈夫多年的心愿,自己多年的忍耐,这么一瞬间就结束了,是否不值?前一个瞬间这么想的自己是否应该羞愧?自己本意是知道那个答案的(这是生命中有意义的一举,根本不能用值与不值来衡量),但却还是有了值与不值的自问,这样的自己是被异化了?被割裂了?如果“那个”世界,不讲求“有用”的世界,在天梯的另一头,年齿已长的自己,是否已经无法抵达了?(或者更让人伤感的是,无法“回归”了?(每个人出生时也许本都是在那一头的))
她和那个参与项目的女助理一样,替我们所有人哭出了对蔡的“好嫉妒”。

 4 ) 天梯 蔡国强的艺术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借2015年完成的作品“天梯”为切入,讲了蔡的家庭生活、成长、艺术历程和背后的创作幕后,原来是有奥斯卡获奖的记录片名导和《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创作人加持,全片紧凑有如不断绽放的火花。蔡式语言,也是听得让人感受到艺术家语言的乐趣。为了百岁奶奶完成的回家之作,更是让本片亲情切切,感人动心。

 5 ) 【关灯拆电影】蔡国强:我是一个不太喜欢烟花的闷骚小孩

关灯拆电影,只读经典。视觉炸裂的纪录片《天梯》在上海电影节期间公映,一票难求。

什么是“天梯”?

《天梯》是火药艺术家蔡国强先生的个人传记纪录片。

2015年,有一则"来自中国的烟火"的视频火爆Facebook。

这条被人用手机偷偷拍摄下的模糊视频,累计播放量高达5500万

烟火制造的梯子一眼望不见尽头,被引爆后迅速蹿入云霄。

一架通往天国的楼梯。

蔡国强先生说,天梯在一个小岛上点燃,那个凌晨对外是保密的,除了工作人员基本没有围观群众。

小编觉得自己作为渔民如果半夜起来方便,忽然看到这一幕,会跪下的,以为看到了神迹。

吼厉害!吼酷炫!有木有!

这个美丽而又震撼人心的作品,便出自蔡国强之手。

火药是中国人贡献给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

而今,他用之作画。

小编觉得这样的美竟有几分坛城沙画的味道。

喇嘛们呕心沥血、极尽辛苦之能事创作出的美丽立体画卷,转眼会被毫不犹豫地扫掉,在顷刻间化为乌有。

繁华世界,不过一掬细沙。

极尽绚烂,浮云烟花转瞬。

大音希声,大美无痕。

《天梯》的主人公蔡国强,1957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爆破装置创作作品。

他是国际艺坛上最受瞩目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他把爆炸的感染力和娱乐性做到了极致。

他的装置艺术在世界各地绽放。

蔡国强的《 APEC景观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图》以7424万港元成交价(包括佣金),创下中国当代艺术世界拍卖纪录,超出原有最高估价接近两倍。

蔡国强在创作他的爆炸画

他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视觉特效艺术总监。

开幕式上著名的大脚印就是他的作品。

2014年8月,蔡国强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自己的个展《九级浪》,开幕式当天,他在博物馆对面的黄浦江面上放了一场“白日焰火”。

蔡国强说:“当时我的想法是以一场葬礼作为构思。所以这部作品的名字叫做《挽歌》。”

“那是对被破坏的大自然的一个哀悼。”

第一幕 挽歌

第二幕 追忆

第三幕 慰藉

蔡说:“开始我有点担心,因为那一天气压很低。本来我想象是一个蓝天,结果这个天灰蒙蒙的,我害怕会不会没有那个效果。”

“没想到一炸了以后,因为气压低,烟不是往上走,而是横着在黄浦江上一直拉开,就像一卷横轴一样。我很感动,我感觉这是神作。”(真是纯真的艺术家,小编也好感动)

虽然做了那么多烟花表演

但是蔡国强说他真正最爱的,是……

“这个城市很多爆炸、城市、烟火,都是用在生活上的各种各样的发信息上。我就想到用火药,用小孩子的火箭去冲画布。所以我通过火药爆炸,使自己得到了解放。

说到自己的每一次大型烟火装置,他说:“这也是一个很矛盾的东西。如果我实验很多,那我也就越来越没兴趣了,实验到你绝对完美,这个你说还有意思嘛;但如果完全不实验,那又太不靠谱。”

“火药是一个充满能量的东西,所以在点火之前,很多事情你都不知道的。点火的时候,其实你该做的都已经准备了,那接下来就是靠这个材料的生命,和艺术家背后看不见的、自然的力量。”

“我在德国在做个展,同时我又考察了柏林墙,也考察了以前的一个德国火车站,火车站在战争的时候被摧毁了,现在是一片空地。”

2006,柏林

“我在那边建了一个德国小房子,里面装满了美丽的烟花,然后我把它点着了,所以那个烟花不断地爆炸,从里面一直漂亮地展现出来。”

“在这个展现的过程,把这个房子给摧毁了,这个表现我们人类在很多时候的美丽和暴力。很多理想是美好的,但结果是残酷的。”

1996年,蔡国强在美国完成了《有蘑菇云的世纪:20世纪计划》。

照片中蔡国强站在前景,一股烟云从他举着的手向上升起。制造烟云的方法极之简单,把一小撮火药装进纸筒里,点燃便成。

在每张照片里,蔡国强都面向一个重要的历史、艺术地标,其中就包括内华达原子弹基地

我就想最好给它来一个原子弹,来一个蘑菇云。蘑菇云也算20世纪美国创造的一个经典符号,所以我就到内华达原子弹基地去给它放一个小小的蘑菇云,这个是一个空间的意义;另一个时间的意义是,这是对20世纪一个经典符号的一个嘲笑,或者是反思。”

最后,我们来聊一聊《天梯》

这是一个缠绕在蔡国强心中21年的梦想。早在1994在英国,蔡国强就实验过“天梯”,不过当时由于天气原因,没有成功。

跑了世界一大圈,最后他还是在家乡把这个项目实现了,这是蔡国强送给自己、送给家乡、特别是送给他100岁高寿奶奶的礼物。

他说,“我是在我家乡泉州那里很小的地方,因为从那个海边仰望巨大的天空,就想有一些跟宇宙对话。”

长达500米的“天梯”是通过直径20米的气球带上天的

“其实来围观的人在现场,包括我在现场,都仿佛看到了神迹。”

“我自己感到这个梯子很大,那为什么500米高?因为在我的家乡,500米高你就能摸到云彩,那我就做个500米吧,可以升到云彩。”

“烧这么久,一直烧上去,速度一般是一秒20到40米的速度在跑,然后升到上面了以后,几千个喷火焰的那个时间里面,那个时间是shishishi在嚎叫。”

一个梯子在天地间立着,那是非常震撼的。

因为好的艺术品,到通灵的时候,艺术家自己都会被震撼住的。

本周上海电影节期间,纪录片《天梯》正在热映,小编觉得太值得去大屏幕一看了,裂墙推荐。

想看完整纪录片《天梯》和收听完整同声评论的朋友们,欢迎添加客服关关的微信(ktlfilmguan)索取全片资源~

 6 ) 大啖煙火的謙謙君子

映後談,蔡國強說起導演總是在問他到底是支持還是反對政府,還是不免落入西人非此即彼的,對事物不加分類就難以加以理解的窠臼裡。蔡國強說,為什麼在許多人看來,獨獨在中國,為政府工作就帶有原罪呢?

導演的鏡頭掃過抽著煙的官員,他們正在扮演他們的角色,那角色已操作得太熟練了,熟練得他們可能以為那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的全部。官員們正對APEC煙火合作計劃搖頭晃腦,鏡頭又掃過對面的蔡國強,那是個真正玩弄煙火的人:玩弄煙火的人,身上居然沒有煙火氣。誰能想到,在世界各地放火的人,居然是這樣一個謙謙君子呢?

好像一個百毒不侵的人,在哪裡,在什麼境況下都保持那種溫潤的狀態,來什麼,什麼就化掉了,化成一朵煙。

那市井裡的煙火,爆竹,香煙繚繞的寺宇,父親的勁力揮灑,潑墨,筆觸溫柔輾轉,全部全部,原來就是蔡國強如夢如幻的出身。天梯,是事情終於做成了。居然就是為這麼微小但切切的心願,在泉州惠嶼,親切的鄉里,大手大腳放天梯。奶奶在視頻裡一眼兩眼看過,一個月後便仙遊去。這故事,任誰都能明白,都有感動:藝術家到此,真是可愛的,五十而不惑,原來如此。

 7 ) 中国人曾经的梦,被他实现了

夜歌

——海子

天梯的夜歌

天堂的夜歌

夜歌歌唱了我

弓箭放下

我画出山坡

太阳放下弓箭

夜晚画出山坡

一群群哑巴

头戴牢房

身穿铁条和火

坐在黑夜山坡

一群群哑巴

高唱黑夜之歌

这是我的夜歌

这是我的夜歌

歌唱那些人

那些黑夜

那些秘密火柴

投入天堂之火

黑夜 年青而秘密

像苦难之火

像苦难的黑色之火

看不见自己的火焰

这是我的夜歌

黑夜抱着谁

坐在底部

烧得漆黑

黑夜抱着谁

坐在热情中

坐在灰烬和深渊

他茫然的望着我

这是我的夜歌

坐在天堂

坐在天梯上

看着这一片草原

属于哪一个国王

多少马

多少羊

多少金头箭壶

多少望不到边的金帐

如此荒凉

将我的夜歌歌唱~~

PS:突然发现我的学生都看过这电影

,作为00后的大学生,他们很早就看过这部80分钟的纪录片

,所以把这首诗也献给他们

。那是一见钟情的火花

 8 ) 现实版迪达拉:艺术就是爆炸

004|《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蔡国强于1957年生于福建泉州,1981-1985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他的艺术表现横跨绘画、装置、录像及表演艺术等数种媒材。
1986-1995年底旅居日本期间,他持续探索从家乡泉州开始的以火药创作绘画的艺术手法,逐渐推大其作品的爆破规模和形式,并建立随后著名的室外爆破计划。
他著名的火药爆破艺术和大型装置充满活力和爆发力,超越平面,从室内空间走入社会和自然。
以上介绍,出自蔡国强官方网站。

黑格尔曾说过,意蕴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它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说,艺术作品的意蕴构成分为四层,第一层寓于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之中。而在蔡国强的作品中,他运用到的物质材料,是火药。

尽管近些年来,蔡国强的艺术作品与“焰火”密不可分,但其本人却曾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很爱焰火,因为那“很俗”,他喜欢的是爆炸。

他说:“这个城市很多爆炸、城市、烟火,都是用在生活上的各种各样的发信息上。我就想到用火药,用小孩子的火箭去冲画布。所以我通过火药爆炸,使自己得到了解放。”

爆炸,瞬间之美,这么一看,蔡国强可以说实现了迪达拉的信仰:艺术就是爆炸。

《火影忍者》中的迪达拉,信仰爆炸之美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家在生活中亲历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遇,往往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原料,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欲望、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

泉州长大,上海读大学,在日本工作生活九年,最终移居纽约,这些地方带给蔡国强的作品不可磨灭的印记。

从小生活的东南沿海的渔村,对神明有着无限的敬畏,无论是生老病死或是婚丧嫁娶都离不开烟花爆竹,正是源于儿时对焰火的崇拜,让蔡国强走上了用火药进行创作的道路。

蔡国强作品—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焰火设计

—我很早就知道我画画的时候很胆小,很谨慎,太有控制欲,做人要谨慎小心是对的,但做艺术家哪能这样啊,应该要打破自己的理性和控制欲。所以火药的可燃性、难以把控,对我可能比较好。
后来我在大地上做外星人计划,火药是一个很重要的媒介,它可以和时空、世界和宇宙对话,想象从遥远的宇宙可以看到爆炸的光。
最近我又开始发展文人画风格的爆炸,这跟我的年龄也有关,我在想怎么把它表现得更空灵、更永恒,给人安详平静的感觉。
因为火药是很不平静的,能量很强烈的东西,但我要追求它反面的效果,这对我来说也很有意思。
蔡国强擅用火药作画,一次成型

天梯,作为本片的片名和呈现的主要内容,从第一次尝试到最终成功,蔡国强花了21年。

1994年,英国巴斯

“我受那里教堂外浮雕的启发,要在城市的一座山头上架一把5米宽,500多米高的梯子,用热气球拉起,伸向天空。”

由于恶劣的天气,这个计划未能实现。

2001年,中国上海

“从黄浦江的两岸,各跑出一条火线,到江中汇合,然后这两条线形成梯子的两边,梯子的横梁也同时一条条炸出来,垂直炸向天空。”

由于911事件的发生,计划未能如期实施。

2011年,美国洛杉矶

由于考虑到火灾隐患,计划再次搁浅。

2016年,中国泉州,惠屿岛

国内外所有的专家伙伴,全都聚集到这座小岛上来,帮助蔡国强实现天梯的梦想。而蔡国强则认为,此次天梯计划能够成功,离不开家乡渔民的支持。

片中,在天梯终于成功之后,他的妻子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但蔡国强很克制,不卑不亢的微笑着感谢周围的人,只在开香槟的时候,把酒浇在了自己的头上。

蔡国强作品—《天梯》

蔡国强认为,艺术不是纯粹的表现手法,更多的是透过生活本质的反映,是时代发展意义上不可磨灭的精神产物。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吸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自觉或不自觉地表明自己的倾向和态度,从主观方面也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影响来。

蔡国强则以东方哲学和当代社会问题作为作品观念的根基,因地制宜,阐释和回应当地文化历史。

他在上海做白日焰火,将大自然拟人化,三段焰火的主题分别是“挽歌”、“追忆”、“慰藉”,短短八分钟内将“自然之死”的主题以仪式般的伤感烟花来阐释。

蔡国强作品—《无题:为“蔡国强:九级浪”开幕所作的白天焰火》

在巴黎的塞纳河畔,做一夜情焰火,尝试直接用焰火在塞纳河上表现他所理解的爱情与性爱。银色和蓝色象征男性,红色象征女性。

蔡国强作品—《一夜情》

在阿根廷做探戈舞焰火,四组舞蹈把焰火表演分成四个阶段,通过四幕焰火表演呈现探戈音乐和舞蹈跟随时代发展及演变的百年历程。

······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由凯文·麦克唐纳耗时两年,从纽约、布宜诺斯艾利斯、上海、北京、浏阳到家乡泉州,遍访艺术家的工作现场及其亲友、工作伙伴和专家,深入蔡国强的工作和生活,并从数千小时的珍贵历史影像素材撷取精华,讲述蔡国强 80 年代从泉州出发,30 年来在五大洲不同文化间成长,并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享誉全球的爆破艺术家。

蔡国强作品—《有蘑菇云的世纪:为二十世纪作的计划》

孔子在听闻《韶》乐之后,三月不知肉味,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在看完《天梯:蔡国强的艺术》后,我也在讶异,焰火还能有如此之意蕴,并不同于日常印象中的浮夸豪华之感。

1917年,杜尚将一个从商店买来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匿名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杜尚—《泉》

1965年,博伊斯用两个小时走过一间美术馆,边走边向他怀里抱着的死兔平静地讲解艺术,完成了《如何向死兔解释绘画》的行为艺术。

博伊斯—《如何向死兔解释绘画》

1962年,安迪·沃霍尔因展出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可口可乐瓶、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

安迪·沃霍尔—《玛丽莲·梦露头像》

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在普罗大众眼中,可以说是十分独特与另类的。如果不是在阅读了相关资料、掌握了一定有关艺术的基本知识与规律并了解特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后,大众似乎并不能够欣赏并沉浸在相关作品中。

但蔡国强的装置艺术、爆破艺术,从形式上来说并不难以欣赏,其作品想要传达的声音与意义更不难以理解。天梯如果能够成为观影者欣赏当代艺术的启蒙,也不失为妙事一桩。

以上,首发于公众号(Ji-Danny),欢迎关注。

 短评

一个情感的动机就是一场焰火的引信

6分钟前
  • blueshadow
  • 推荐

很幸运在机房看过原片,为了送审还翻译过字幕,来来回回看了十来遍,每一次都很佩服蔡国强的坚持,好的艺术家总要有种追求,如果再加上天赋,那当然是极好的

8分钟前
  • 归去何方
  • 力荐

(未删版)蔡先生的疯狂和执着,沉重的人生经历和对自由的向往才是一生动力,蔡父W.G烧书对他影响终生。“在G.C.D的天下不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可见天梯项目的出产,除了很烧钱,也是面临着种种政治风险。(未删版的)片中不可避讳的涉及中国政治体制和创作自由问题,蔡先生着实可敬。我一闽南人听到乡音真是倍感亲切。8.5

9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最大的遗憾可能是没有对“天梯”(Sky Ladder)本身的艺术指涉(即为什么如此构思这件作品)进行表现——它包含着对中国哲学中“绝地天通”/“人副天数”这个主题的深刻思考,而不仅仅是一场抖机灵的焰火表演。当然这可能是西方观众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不能对拍摄者求全责备。

12分钟前
  • 甚小望远镜
  • 力荐

一个把天烧给奶奶看的人

15分钟前
  • 杜鹏
  • 推荐

爱我泉州。

17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他在仰望自己的作品时,依然有孩童式的惊奇。

21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Psycho Qiang

22分钟前
  • Yuruky
  • 推荐

#LFF#kevin的纪录片一直很像样,虽然文革之类的部分有一些刻意,但可以理解。看了片子之后对蔡国强有了更深的认识,很欣赏这种更愿意just express myself by art的艺术家。不装不高调不高冷,很有底子很厉害。

24分钟前
  • SHINE
  • 推荐

这片排片极少,一大早去电影院看了,竟然也看哭了。触动我的泪点的是片中蔡国强2014年在上海搞的那个白日烟花表演视频,其中的“追忆”,似乎真的就是昔日亦真亦幻的回忆的高度抽象。这之后的“慰藉”也似乎真的有一种抚慰人心的魔力。全片看得感慨万千,想起了我自己太多太多错误的选择……

27分钟前
  • 丁小云
  • 力荐

又温习了一遍九级浪,花又开一次,又垂败一次,黄浦江特别温柔,魔都还是这么美。最喜欢蔡的作品是黑色爆破,沉默、疾速,像黑色的鹰忽然撑开翅膀,撞墙也好看,性子烈,然而表达方式是克制的。艺术家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保持融洽的状态特别好看,最后看到梯子冲向无垠天际,窝也不禁眼眶一热(。

32分钟前
  • 煮蓝
  • 力荐

Sky Ladder: The Art of Cai Guo-Qiang (2016) 連接著大地與天堂,他的火焰,一個做了21年的夢,最終還是回歸了少年時代的質樸與真摯。

35分钟前
  • springjournal
  • 力荐

除却大艺术家的光环,纯粹的少年心智与梦想真美好。天梯项目终于实现后,妻子五味杂陈的泪水,给百岁奶奶直播的喜悦,还有回忆中从不给家用却留下珍贵藏书的父亲,四代同堂相依相守的片段最动容。值得玩味的一点是,身为中国艺术家只要与ZF合作,就免不了质疑与尴尬,是否也是被西方强加的“原罪”?

37分钟前
  • broken flower
  • 推荐

看得心情很复杂。不过很高兴看到这么好的纪录片。当代艺术可以是单纯的,可以是本源的,可以是踏实的。在新中国一个诚恳执着寡言有教养的艺术家要经历多少苦难才能走到这一步?可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40分钟前
  • Sally?imdb9?9
  • 力荐

以第四次天梯装置为契机,勾勒出蔡国强艺术生涯小传。如何在院线纪录片环境中不做出虚伪低劣的政治表达呢?《天梯》用一种微妙的蜻蜓点水化解了“龙标式尴尬”,冰山般地将艺术家与政府的纠葛,靠剪辑与零星言语欲说还休、点到为止地展现出来,并辅之以磅礴的煽情。结尾的庆祝与哭泣则将观众拉回现实。

44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总有些可爱的煞笔在一些不知道的地方做些混蛋事!艺术就是让你动容的东西,拥有感情的艺术才是艺术,只是单纯的美感,像糖水片一样无聊!

47分钟前
  • 阿席达卡
  • 力荐

看到天梯点燃着往虚无的天空爬,看哭了

49分钟前
  • 力荐

蔡國強真的太強了!他的先鋒性 前瞻性 對藝術理解 以及他的藝術人格都在這部片裡得到了非常完整的展現 整個影片從拍攝 敘事 音樂 都太棒了!這也是我人生中最棒的觀影體驗 沒有任何人看手機 片尾兩次鼓掌!電影節以這部電影收尾 真是無憾!!!

52分钟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力荐

拍纪录片是凯文·麦克唐纳的绝活了,他很擅长拍人物传记,这次拍的不仅仅是蔡国强,还有他为什么成为了今天的蔡国强。

5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抓住一种艺术,把它拥有成你自己的”在蔡国强的表现艺术中,灵魂可以得到慰藉。

5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