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第一季

欧美剧美国2014

主演:洛伦佐·里凯尔米,本尼迪克特·王,陈冲,瑞米·许,朱珠,郑启蕙,黄经汉,阿马尔·维克德,陈琼华,尹成植,皮耶尔弗兰切斯科·法维诺,邹兆龙,达尔文·肖,劳拉·莫兰特,布莱恩·何,Tom Wu,马赫什·扎杜,Uli Latukefu,劳伦斯·马克奥雷,张家扬

导演:乔阿吉姆·罗恩尼,艾斯彭·山德伯格,丹尼尔·米纳汉

 剧照

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1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2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3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4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5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6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13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14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15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16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17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18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19马可波罗第一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9 00:08

详细剧情

  因《纸牌屋》声名鹊起的Netflix,确定涉中香艳动作宫斗片《马可波罗》首播日期确定为12月12号。讲述宋元之间的权力之争。陈冲、朱珠饰演蒙古王后/公主。《权利的游戏》导演参与拍摄,整季投资六千万美金,超过权力的游戏首季,床戏尺度也是不输权力游戏....

 长篇影评

 1 ) A mediocre compromise

After watching Netflix's latest Marco Polo, I start to understand more why my European friends always complain about the Hollywood production about European history. As someone who studied Chinese history for seven years and has been reading about it since I was able to read, this show feels like a comedy to me. I have just finished watching the first two episodes, and I can easily find errors and problems every 3 minutes. e.g. Shenyang as a city name did not exited before Mongol took it over from Jin Dynasty ( a Northern kingdom in China; China does not exit as a political concept until early 20th century, and there is another Han Chinese Dynasty Song in the south).

Well, after all, it is entertainment and who care about the historical accuracy. Agreed, but because the show tries to tell a cross-culture story in English, all the characters: Mongols, Italians, Han Chinese, etc, all have to speak English. It is also OK and make sense for a commercial production. But why does the Chinese Kungfu master had to have a Japanese samurai /Mongol haircut and talking about the Zen philosophies, while another Chinese peasant all of sudden started to speak Mandarin Chinese with a weird American/Hakka/Cantonese accent (You can easily find Chinese actors who speak perfect Mandarin or Cantonese in Hollywood, BTW)? Also, someone had read the erotic novel JinPingMei in AD 1200s, before it is actually written around AD 1600. I don't even want to talk about Playboy-club-like palace with the lightning reminded me of the Soprano strip club.

For people who even bother to learn a little bit about this part of history, I suggest the 1983 version co-produced by Italy and China. If you just want to relax and kill some time, enjoy this Netflix production, it is entertaining.

Good one: http://www.imdb.com/title/tt0083446/

Bad one: http://www.imdb.com/title/tt2189461/

 2 ) 马可波罗观影指南

本周最大的动态就是:美剧马可波罗新鲜上市!~真是骂声一片啊……

其实嘞,宫斗剧吗,咱就别太在意历史细节了。挑出与历史细节不符的地儿,这个事儿已经不少人做了,但由于实在太不符了,所以大家都有点不知道该从哪挑的感觉。

所以,不如我们来挑点有出处的地儿吧~~~

1、 豆瓣影评有人大呼:马可波罗怎么还出来爹了!
额,这个是超级有谱儿的好吗。马可波罗的爹在《马可波罗游记》里记载的很清楚啊。包括传教士和圣油的情节都是符合《马可波罗游记》的。
原著大概情节为,马可波罗的爹和叔叔出门做生意,结果各种机缘巧合来到大都见到忽必烈。忽必烈就让他们回家带100个传教士顺便拿点耶路撒冷的圣油来。因此~~
不过原著中跟着来的是两个传教士,而且不是在大不里士,而是在地中海东岸就跑了。(如果游记中记载的是真的的话)

2、其实一开始这部剧还真的是有好好在做。马可波罗来中国路上的各种细节都在游记中可以找到。
马可波罗生病
马可波罗在巴达哈伤生病长达一年,最后按照当地人的劝说登上高山,然后痊愈。
马可波罗等人遭遇劫匪
根据游记,马可波罗等人是在伊朗的东南部遇到劫匪,马可波罗描述这帮人被称为哈剌兀那,母亲是印度人,父亲是蒙古人。而且他们会念咒语,念完咒语漫天黑沙,跟北京雾霾破表的效果差不多,对面不见人。而且马可波罗自称被抓住,后来逃走了。所以剧里演的是一大片风暴吹来,里面影影焯焯有些劫匪的样子。
给忽必烈讲的“如泣如诉的沙子”
实际上是游记在讲述罗布淖尔地区时,提到沙漠中的风声仿若同伴的呼唤,因此行路之人常常迷失道路。

3、宫廷人物
百眼
那位武功高强清瘦长袍的盲人百眼同志,你们以为是凭空杜撰吗?其实是马可波罗在游记里提到,攻打南宋的大将伯颜,人称有一百只眼。这是当时著名的歌谣,版本不同,大概名字叫《亡宋谣》之类,有说江南若破,百雁来过,有说亡宋者,百眼将军。指的都是伯颜。马可波罗无疑是听到了这一类传说。因此有如此记载。编剧大概就根据“百眼”这个名字创造出一位盲人高手,还蛮有想象力的。

阔阔真
阔阔真同学,跟伯颜一样,除了出身的氏族名字没写错,其他都不靠谱儿。但这位人物当然也是真实存在的,就是最后马可波罗送去伊朗要跟伊利汗结婚的那位呗。估计是要好好铺垫一番两人的感情,要不然为啥最后马可波罗要拼死送她呢(其实按原著是为了借此机会自己回家)?要知道海路艰险,游记中记载出发时六百人,最后平安到达的只有八个人而已(其中就有马可波罗一家子三口,这仨人命真大!)。

忽都鲁察罕
海都之女在剧里叫啥来着我忘了?实际上是这个名字。关于这位勇武的女子无人能敌,只愿意嫁给摔角能胜过她的人,也是在游记中有详细记载的。据说她还是《图兰朵》的原型?好吧,这更加告诉我们:看剧别谈历史……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战
这个是被骂的最凶的情节了吧。主要攻击点一:马可波罗来的时候跟阿里不哥的仗早就打完了好吗,而且阿里不哥根本没死好吗。主要攻击点二:摆成两排为啥就两个人互相戳戳就完事儿了呢!
好吧,马可波罗其实并没有在书里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打仗的事儿。他记载的是另一场战争,即忽必烈与乃颜之战。
乃颜是忽必烈的叔父,但是这样兄弟相杀的戏剧性就没有了哇。而且知道阿里不哥的人应该比知道乃颜的人多哇。所以大概因此改成阿里不哥了呀。
当然打乃颜也是双方混战的,不会互相戳一戳就完事儿。但是西方人都很喜欢兄弟相杀的情节哇。所以特别突出这一点。包括连亚历山大和大流士打架都要特别编出来他们俩是同什么异什么(忘了)的兄弟这回事儿来……。

关于桑哥和阿合马,哎呀好累了算了不写他俩了。那个yusuf,好像是姚枢的样子可是因为给起了个yusuf的名字所以穿上了阿拉伯装算了也不写了。

好吧因为我只看了三集嘛就写到这儿吧。总之不较历史的真儿也就还行嘛。关于里面那股无处不在的美国气息(尤其是默认来个蓝眼睛就处处桃花开这种完全不符合当时情境的纯yy),我的看法是,如果能接受美版《斯巴达三百勇士》、《阿育王》之类,应该就能接受《马可波罗》。因为都是穿着异族衣服的美国人演的戏:)

 3 ) 中国观众的牢骚:是捍卫历史,还是没有看爽?

  《马可·波罗》这部美剧刚推出的时候,我在豆瓣上瞄了一眼它那低得可怜的评分,就决定不看了。即使在播出了接近一年之后,这部剧的豆瓣评分依然停留在5.9分(10分制)。当然,还要怪那副海报太具有迷惑性: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手拿宝刀的偶像派马可·波罗,穿的是一身现代时尚皮大衣——那画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国内近几年层出不穷的抗日神剧。

  也是过了好久,我无意间再次点开了《马可·波罗》的豆瓣页面,发现一片骂声之中,有一些为之平反的声音:

  “相比较国内的古装戏,还真算是良心之作。”

  “Abosolutely stunning!华裔演员在国际上存在感大增!每人都是一口标准的英音!真是够拼的!王子澳洲帅哥看过他演的 《Better Man》!布景配乐很强大!Very entertaining! 电影画面感比天朝拍史剧强多了!一天看完剩下的八集!Awesome!”

  特别是这一条:

  “虽然不是很好看,但也并没有那么差啦,可以很宽容地打三星半。这戏是拍给美国人YY的,所以没必要说什么符不符合历史之类的话题啦。”

  看到这里,不用我说大家也能猜到,关于这部剧的口水仗,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究竟符不符合历史”这个问题,讨论区里的许多话题,都变成了宋元历史真相大揭秘。还有一些评论者,最后要拔高一下,批评美国人对东方文化的态度,比如:

  “拍成这样表达了美国人对东方文化的一贯态度:我用我自己的文化去讲我的故事,你只是噱头。维姆·文德斯在摄影集里说自己对美国的印象:一个完全丧失了反省能力的国家,一个自恋的民族情结。”

  “如果说日本影视对中国文化的误解是“我想了解你,但了解得还不够准确”的话,那么美国影视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则是“我根本就不想了解你,我只想拍我大好莱坞肥皂剧,然后套上你的壳。这片既不中国也不蒙古更不欧洲甚至并不美国,它仅仅是好莱坞。”

  参看了这部剧在IMDB上的评分之后(8.1分,10分制),我决定看一看。不得不说,我觉得这部剧相当精彩。如果不去追究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剧情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看起来流畅过瘾。老戏骨陈冲在这部剧里贡献了相当精彩的表演,饰演马可·波罗的小鲜肉演员也颇有颜值,服装、道具、室内场景都十分精美,外景也是集齐了草原、沙漠、雪山,非常壮观。不得不提的是它的武打设计,没有过分使用轻功,而且招招凌厉,每一次亮掌、每一次格挡,都力道十足,让观者都为之紧张。而且动作设计跟角色也是相贴合的,比如,“蟋蟀宰相”贾似道使的是螳螂拳。这么精彩的武打场面,在近几年“武打特效化、特效网游化”的国产古装剧中,根本就不可能看到。

  可以说,《马克·波罗》是一部质量上乘的娱乐之作。

  然而,这部作品还是被淹没在了口水之中。可以理解的是,也许有一批习惯了收看国产历史剧的观众,冲着“马可·波罗”这个历史人物的名头,带着对国产历史剧那样的期待,收看了这部美剧,因为审美习惯的不同,感到不适应。这很正常,不同观众群体本来就有不同的审美习惯,这部剧应该更适合喜欢英美剧的观众。当然,可能对于一些英美剧观众来说,这部剧也没有达到他们的期待。

  有的人的观影习惯,可能要求其不能接受对历史故事的情节性改编。这也还好。然而,如果说讨论史实还只是小打小闹,那么上升到对历史观的评判,则成了诛心之论了。一些观众以“历史观不正确”为名,对改编历史故事的电视剧大加鞭挞,仿佛他们都是三观极正的历史专家,而历史就该定于一尊。相比之娱乐作品对于历史故事的改编,我觉得更可怕的是,人们竟然会以为存在一个所谓的客观真实的历史,并且人们以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是需要重新塑造新的历史观。在我看来,这只会增加一种精英式的自恋,哪怕拥有这种自恋情绪的人在现实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可能根本就不是精英阶层,没有真正掌握话语权。而且这种具有强烈排他性的历史观,刚好跟文化审查者的思维具有同一性。有的人跟审查者一样操碎了心,以为这种三观不正的电视剧,会带跑其他观众的历史观。——我在此前做的一篇关于网络上的抗日神剧大讨论的研究中发现,不少观众以肃清“扭曲的历史观”为名,要求广电总局对抗日神剧进行清理。这听起来就很荒诞,人们似乎觉得戴在思想上的枷锁还不够沉重。

  跟抗日神剧不同的是,在《马可·波罗》这个案例里,乱编历史的不是中国人,而是美国人。于是,它又多了一条民族主义式的罪名:美国人不尊重中国历史文化。这让我想起一个学者(Gries P.H., 2004)曾经用《论语》里的一句话形容过中国的民族主义者:“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如果没有《马可·波罗》这样的作品,国内观众想必会抱怨我泱泱大国灿烂历史太少受到西方瞩目;有了《马可·波罗》,观众又开始嫌弃其美国式的阐释方式。说到这里,不禁想问一句,中国的电视编剧又何曾对外国的历史发生过真正的兴趣?中国的电视荧幕上又何曾能看到一部反映其他国家历史文化的影视剧作?
  
  必须看到的是,这种对于“历史观”的控诉目前仍是一种具有强大威力的话语,以至于喜欢这部剧的观众,不得不在自己的评论里加上一句“抛开历史不谈”。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豆瓣上为这部剧辩护时,夸赞其为一部“优质的娱乐作品”——言下之意是,观众当以纯粹娱乐的眼光来看待这部剧,不应该苛求其背上历史教育的包袱。但把历史和娱乐完全对立起来的思维,本身也值得怀疑。有的人看到所谓的“过度娱乐化”的影视作品,如抗日神剧,其实并不以之为乐。有的人在阅读严肃的历史著作时,内心产生的激荡之情,并不亚于观看一部好莱坞大片所产生的快感。当前社会对于“娱乐”的定义,不免过于狭隘,而且很容易被用作抨击异见的话语武器。那些口口声声只要严肃历史不要过度娱乐的人,与其说他们是一心捍卫历史尊严,不如说他们只是尚未被戳到娱乐的G点。

 4 ) 中国味 不太对

上演之前,国内观众万众期待,一说money和boob都可以和冰与火相比,自然群情激动。结果一放出来,骂声一片。豆瓣现在5.8分,IMDb 8.3分。我身边的两个美国朋友Ricky和Sarah都特别喜欢这个剧。其实如果不是Ricky坚持要看,我可能中途就弃了。

大家骂的主要是乱编历史。我其实并不在意乱编历史,但是如果编得比历史还简单,还不make sense,那就不行了。Polo先生走到哪里都是主角光环全开(甚至一句话揭穿阿里不哥的叛乱……),但是我真没感到他有啥personal charisma,反倒是Kublai和Chabi(Ricky硬说Chabi听起来像shabi……)很让人难忘。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战最后简化成了两人在山沟里一对一的厮杀,Benedict Wong胖得都下不了马,竟然还能杀得了人?!大概也是剧组为了省钱。除了最后一集的大战,其他的战争场面全都印象化了,第一场忽必烈的大败仗就是通过壁画展示出来的,其实很有创意。

和以前读哈金之类的用英文写中国的小说一样,美国人讲中国历史都给我一种奇怪的陌生感。其实剧中有很多地方都试图诠释中国文化,多次引用典故,还有一集提到了孙子兵法。但是翻译成英文总是让我觉得怪怪的,要反应一下才知道对应的中文经典是哪个。比如贾似道一直被他人唤做Sidao,我以为是个编出来的人物(因为他妹妹叫Mei Lin,典型的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名字,一看就是编的),直到后来被叫了全名Jia Sidao才知道原来是大奸臣贾似道……又比如皇帝快死的时候Sidao先生幽幽地来了一句:People grow old, pearls turn yellow。原来“人老珠黄”就这么直接表示的?

摄影武打都非常之精致,很值得中国电视剧学习。剧组也很努力地加入很多的中国元素。其实看场景设置,和中国古装电视剧比很有意思。可汗的帐篷,宋朝的大殿虽然关键元素都在,但是看起来就是和中国人的设计不一样。

至于露点之类的,真是不太值花这个钱,露了的演员身材都一般般,也没有拍出美感,和冰火中露一个火一个的差的实在太远。难道是西方人不懂得怎么拍东方的女人体??

虽然是不太对的中国味,但是看一看也还是有点意思的。前几集给了个3星,看到后来,觉得制作实在是太精美,加一星吧~

 5 ) 被Netflix毁掉三观和历史观?你可以看新神雕侠侣平衡一下

终于坚持到了第十集,喜爱历史,以为Netflix忠于历史的人肯定历史观和三观已经被毁了。襄樊之战在1273年结束,而菠萝是在1275年才达到元大都,整剧完全就是建立在扭曲的历史基础上。

裸露场景感觉很别扭也完全没有必要,整部剧只需蓝公主在关键时候脱一脱露下点就可以了。

抛开被改的乱七八糟的历史事实,很多道具倒是非常真实的还原了,比如三弓床弩(但却没有看到它发射),朴刀,手铳(虽然是在元朝中后期才出现的)。服装上基本没什么挑剔的。整部剧蒙古人生活的部分拍的蛮不错的,第十集里几个蒙古大汉围着火堆拉琴唱歌点赞。

同样值得肯定是武打招式都是实的,少了一些虚假的吊杠轻功,用特效加强的内功等等(于妈的金庸剧里人物过招都没有肢体接触,完全只剩下特效了)。

如果Netflix还准备拍第二季,我期待真金太子跟菠萝大人碰出基情的火花。

 6 ) 现实总是输于想象,想象未必高于现实

      Netflix的新剧《马可·波罗》甫一亮相,我就去看了。抛开“史上第二贵美剧”的噱头不谈,其中国历史题材足够让身为中国人的我兴致盎然。
      片子从马可随父亲叔叔一路东行开始,不期遇到蒙古士兵,被带到了大都皇宫。父亲叔叔仓惶解释自己为何来到蒙古境内,但未取得可汗忽必烈的信任。倒是马可的能说会道吸引了忽必烈的注意,让忽必烈做出留下马可成为臣子的决定,并让马可一步步成为连太子真金都嫉羡不已的宫廷红人。前四集中马可单独觐见忽必烈的戏太像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野心勃勃但又充满哲学思辨的君主,来到陌生环境好奇地观察一切物事的外国游者,一个仔细地听,一个认真地讲,用言语勾勒生活,用质疑交流可能。这样的一个带着一丝脉脉温情的忽必烈汗,对大多数爱好历史的中国人来说应该是陌生的吧。
      本来这样一个以蒙古视角讲述的南宋覆灭故事就容易让人产生不适感,更何况南宋在本片中是那个顽固的反面角色,是那个阻碍忽必烈实现祖父毕生梦想的绊脚石。片中诸多历史谬误,更是贻笑大方:南宋宫廷居然不在杭州而在襄阳;理宗薨逝时继位的居然不是他侄子度宗而直接是度宗的儿子;贾似道固然大权在握被度宗称为“师臣”,但居然敢用火药轰死当朝皇太后。更不要提贾似道为了维护南宋政权化身战争狂人、送身为宫妃的妹妹去蒙古刺杀蒙古皇后等奇葩设定了。所以若是希望通过看这部剧温习元朝史那就不必了,夸张的想象让这部剧成为美国人对东方的幻想剧,像是在讲一个带有中国元素的中世纪罗曼史。
      不过,用马可·波罗这个真实性存疑的人物当做这部剧的主角,本身就是默认了想象成分的合理性吧。毕竟,《马可·波罗游记》这部旷世奇书早就被历史学家发现充满了夸张和时间错乱。
      剧中没有出现南宋国都杭州,实在是令我感到万分失望的事(剧中提到苏州的次数都比杭州多!)。在美剧中会如何呈现那座“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让我无比好奇。因为缺少考古资料,法国历史学家谢和耐(Jacques Gernet)在《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La vie quotidienne en Chine à la veiile de l'invasion mongole, 1250-1276)中援引了不少《马可·波罗游记》中对行在(杭州)的描述来论证杭州在13世纪惊人的繁华。但若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些许不合常理之处:马可·波罗被认为是于1276年至1292年间来到中国,那时的中国已经是蒙古治下(杭州于1276年和平沦陷),他笔下的杭州自然也是蒙元初期的杭州。谢和耐显然认为蒙元初期的杭州和南宋时期的杭州变化不大,所以引用了该文献。但这难道不应该让人诧异么?不谈杭州失去国都身份后带来的巨大经济冲击,杭州一如往昔地保持繁荣这一事实让谢和耐在其导言中所写的“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这一论断显得有些自相矛盾。
      实际上,我们一直以来对蒙古和元朝的想象,就如此般。“中华文明破坏者”、“至始至终未能融入中华文明的短命王朝”是我们对蒙古人和元朝的固有印象。但现实果真如此么?日本历史学家杉山正明在《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中,力求打破这样的思维定式。就拿前文提到的杭州来说,在除去政治因素后仍能以百万人口和繁荣经济傲视全球,这一事实本身就值得我们重新思考蒙古时代究竟是怎样的。
      剧中的蒙古宫廷看似十分“国际化”。穆斯林官僚、蒙古将军、大马士革工程师在其间各司其职,而这其实的确是忽必烈政权的真实写照。忽必烈求贤若渴且对人才的使用不拘一格。他注重能干实事的实务型官僚,尤其是负责经济事物的人才。汉族文人对蒙古政权不满的很大原因是在元朝几乎没有组织过科举考试,但如果从蒙古政权的治国方针来看,这么做的确有理:只懂得儒家经典、不谙实务的儒生在蒙古政权没法发挥作用,自然也没有提拔的价值。剧中重要的配角之一阿合马(Ahmad)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是个伊朗系的穆斯林人。由强大的穆斯林商人团作为支撑,他和汉人张惠等人在忽必烈政权中操持经济事务。剧中出现的征税官桑加(Sanga)亦是有其真实考据:在忽必烈政权下,征税几乎完全委任给穆斯林人,且多数以”承包“的形式来进行。
      杉山正明指出,忽必烈政权的最大特点就是重商主义与自由经济。忽必烈及其策士从一开始就决心实践经济立国,考虑创造世界性规模的流通、通商。吞并南宋,亦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当时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地区,将为蒙古帝国构建一个世界性规模的贸易帝国贡献不可替代的力量(p.204)。阿合马创造了专管经济、财务的特别中央机关“制国用使司”,即之后的“尚书省”,这与一向“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的中华王朝形成了鲜明对比(p.206-207)。坐拥当时世界上最大经济力和生产力的中国,忽必烈政权采取自由经济政策,奖励超越区域与“文明圈”框架的大型通商。无论出身、种族,只要支付三十分之一的商税与关税,皆可在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境内自由通行经商(p.238)。西亚、中东、甚至西欧都纷纷进入以大元汗国为中心的欧亚通商圈,政治上的壁垒在日益频繁的贸易交流中消失(p.243-244)。对于中华文化来说,蒙古政权带来的不是毁灭而是机会。贸易和文化交流不仅极大增强了中国本土的经济实力,更造就了璀璨夺目的物质文化,闪烁着伊斯兰审美情趣和“回回青”特有色泽的青花瓷即是东西文化交流的精华之一。“中国的皇帝?蒙古的皇帝?吾将会成为世界的主宰!”剧中的忽必烈如是说道。这或许并非只是豪气万千的夸张之语,而是历史中的忽必烈真正付诸实践的事。
      重商主义、自由经济、遍及欧亚大陆的通商网络……就某种程度而言,蒙古时代或许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全球化”。这样的论断,或许也是超乎我们许多人的想象的吧。
     “现实总是输于想象的,陛下。”马可·波罗说。
      但想象,也未必高于现实。

                                               参考文献
【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插图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日】杉山正明.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7 ) 美国人真带劲

根据生化危机,变形金刚等翻拍的电影来看,这部马可波罗也是美式胡诌八扯乱改的爆米花电视剧难以免俗。 马可波罗本身在历史上也是个有带争议的角色,而瞎道士宰了南宋丞相也真是佩服导演什么都敢编的勇气。 南宋在历史上先被辽虐,后被金虐,又被元灭。北方4000万宋人被屠杀了3700万。 剩余依仗南部多江川河流导致蒙古骑兵不能施展切断后勤而苟且偷生十余年。靠死了蒙哥,多亏后汗忽必烈自幼已被汉化,用儒家制法来统治汉人。要不然南宋也跟西夏一样,整个民族被蒙古灭绝。 而该剧中居然把南宋难打全推到了贾似道身上…… 这位蟋蟀宰相在蒙哥死后追击蒙军,竟然只歼敌百人……且在得势后杀光南宋抗蒙能人…… 直接导致南宋灭亡却是真的。但是南宋灭亡也得求于汉奸。 涯山之后无中华,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哦。自南宋之后,汉人高度发达的经济,科技,文化,工业都被游牧民族毁灭。 代表东方最高人类文明社会灭亡。 取而代之的是长达一千多年的封建蛮夷统治。

 短评

在中国人已经拍出《北平无战事》的时候,美国人只能欣赏《马可波罗》这样的烂剧,可见美剧是没救了

3分钟前
  • 张小强
  • 较差

今天把第一季看完了,不讲历史,感觉此剧值得一看,暴力,色情,剧情都不错,不知道为什么豆瓣那么低?

8分钟前
  • 八点整
  • 力荐

一种西方对东方世界的奇怪幻想,内核是维京蛮荒时代的那一套,凶杀、暴力和性。所以我就说了,欧洲那种小城邦机制的政治体系,是无法理解东方皇室政权的内部斗争的,因为西方的传统里大概没有厚黑、中庸、权谋这样的概念,所以只能把所有东西都放在明面上呈现,这样很搞笑。总之,还是有意思的。

9分钟前
  • 嗷呜
  • 还行

黄皮肤的人操着流利的外语一边做爱一边拉家常显的太诡异了。。。

14分钟前
  • 恶魔奶爸Sam
  • 还行

13-14世纪欧亚大陆的历史是人类历史超级大融合的时代,那么多错综复杂的人种、宗教、文化,仅成吉思汗的子辈、孙辈就可以看很久很久,影响着今天的世界,充满遐想所以期待。蒙古的历史比元朝蒙古的历史大了去了,可惜总被所谓“爱国历史”误导。此片制作算得精良,大致反映了当时的状况,宫廷政治的肮脏与荒淫,是最稀有且真实的看点。马可波罗原著虽是监狱口述,真实性有些许水份,但不影响反映真实历史。韩裔演当时的蒙古人还是有点风骨。

16分钟前
  • Lanlantank
  • 推荐

从布景、服装和道具来看,本片投资还是不小的,制作也比较精良。虽说比不上《冰火》《斯巴达》这种神作,但也算是用心之作,只不过因为可选择的亚裔演员太少了,在角色方面拉低了本片的整体分。三星半推荐。

17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还行

西方人对中国历史的理解总是有偏颇,这一部对南宋的地位定义大有问题,更不用说历史地理上的诸多错误了。个常年在好莱坞跑龙套的华人演员终于翻身做核心,忽必烈、百眼等几个演员的表演的确很给力。

21分钟前
  • cavalry
  • 还行

剧情如儿戏一般

22分钟前
  • Yurikhan
  • 还行

没事闲的看了一集快进后果断弃了!!!尼玛这是啥?!!!第一集的xxoo戏份orz

26分钟前
  • Dita
  • 很差

制作还是很精良的,看的很不错,可是剧情成了眼中刺,总觉得不舒服。贾似道明明不学无术,自称抗元英雄,实则苟且议和,剧中反而是蒙古人爱好和平想签和约,贾似道成了战争疯子,一心抗元。编也就罢了,人物行为与历史完全相反,为了让蒙古伟光正,宋朝收复失地却变成了破坏和平,呵呵。

27分钟前
  • Wico
  • 推荐

这部剧在中国争议很大,大家都忙着挑刺,都觉得篡改了蒙元史。认真你们就输了,人家只是利用本来就有争议性的马可波罗这角色来演绎另一出美国人喜闻乐见的宫廷情色历史剧。(这部剧每集片尾曲都是Altan Urag,也是我很喜欢的蒙古乐队)

30分钟前
  • 69.DDC
  • 推荐

据称是史上耗资最大的美剧...先抛开史实和英文对白不说,光场景布置、人物设定、化妆服饰道具音乐都是良心制作啊!怎么评分这么低?看看开头的水墨丹青,民族配乐改编就满满好评,汉文化元素一分不少,蒙族气息扑面而来,虽然剧中女子都是脱了又脱…期待第二季!

31分钟前
  • 尼尼尼奥
  • 推荐

其实很好的

33分钟前
  • 扎学家施耐庵
  • 力荐

弃了,太难看了

35分钟前
  • 加州站街男孩
  • 较差

其实作为架空历史来看的话,并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烂。这种娱乐剧,去追求什么史实本身就是脑残才对。片头的水墨设计非常精彩,各种道具布景也明显花了不少心思的。故事么。。。直接无视就可以了,不要抱成见,随便看个两集还是可以的~~个人评价:B。

40分钟前
  • Riobluemoon
  • 还行

分数喷这么低,金主不拍第二季了,看你们那什么喷!我就觉得不错,黄牛,西瓜,园林,很好!

41分钟前
  • 厦门雷少
  • 力荐

那么多喷子害得我险些错过这部比冰与火好看的架空剧

44分钟前
  • 瓦斯
  • 推荐

融了那多钱,研究了那么多大数据,就拿出部这样的烂片?看了两集就再也不想再看了。

46分钟前
  • 安德烈大叔
  • 较差

如果说日本影视对中国文化的误解是“我想了解你,但了解得还不够准确”的话,那么美国影视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则是“我根本就不想了解你,我只想拍我大好莱坞肥皂剧,然后套上你的壳“。这片既不中国也不蒙古更不欧洲甚至并不美国,它仅仅是好莱坞。每集主题:男2男3互掐,男1泡妞。豆瓣6分,IMDb则8.4分

48分钟前
  • [己注销]
  • 还行

作为一部网剧制作算得上精良,无奈编剧真的太糟糕了,歪果仁各种不靠谱的主观臆想,酱油男主毫无存在感

51分钟前
  • 兮称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