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2009

剧情片韩国2009

主演:金惠子,元斌,晋久,尹宰文,全美善,宋清晨,千玗嬉,郑煐禥,高圭弼,李美度,朴明申,李姃垠

导演:奉俊昊

播放地址

 剧照

母亲2009 剧照 NO.1母亲2009 剧照 NO.2母亲2009 剧照 NO.3母亲2009 剧照 NO.4母亲2009 剧照 NO.5母亲2009 剧照 NO.6母亲2009 剧照 NO.13母亲2009 剧照 NO.14母亲2009 剧照 NO.15母亲2009 剧照 NO.16母亲2009 剧照 NO.17母亲2009 剧照 NO.18母亲2009 剧照 NO.19母亲2009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0 17:04

详细剧情

  因为儿子尹泰宇(元斌 饰)是智障,所以母亲(金惠子 饰)总是担心他受伤。一天,泰宇被一辆奔驰车撞倒,朋友镇泰(秦久 饰)带他去高尔夫球场找打球的教授报仇,结果被带回了警局。因为镇泰踢坏了后视镜,教授向他们索赔,泰宇被当成了挡箭牌。 从警局出来后,在家吃过晚饭,泰宇去找镇泰喝酒,但此时镇泰趁着夜色回到球场找出了白天扔进湖中的球杆。泰宇酒后尾随一个名叫文雅中的女学生,结果第二天雅中的尸体就出现在屋顶。泰宇被当做唯一的嫌疑人带回了警局,接着在警察的威胁下画押认罪。得知儿子入狱,心急如焚的母亲委托著名律师为他翻案。但是,泰宇的病影响了他的记忆,母亲在替儿申冤的道路上步履蹒跚……

 长篇影评

 1 ) 血与火的母子悲歌

■一句话点评:面对被视为无法超越的《杀人回忆》,奉俊昊告诉世人他可以出乎所有人意料。


有智力障碍的儿子,记不清事情。含辛茹苦的母亲,千思百虑为孩子。儿子被当作杀人案件的嫌疑犯被捕入狱,周围没有任何援手,只有母亲一人去拼死抗争。铁窗泪、母子情,这样的题材放在中国,必定会催生悲情版的事迹。放到日本,前年刚好有一部《即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儿子被错抓,母亲极力为他争取机会,请到了负责任的律师相助。在《母亲》里,母亲并不是一开始就想铤而走险,无法回头。对她而言,那样的做法就显得过于非常规,不符合一般人的逻辑思维。她也找了律师,可惜对方贪钱且不负责任。她动用直觉判断,结果证实是假象。她被误导,虚惊一场。最后接近了真相,结果当即崩溃,酿成惨剧。

影片没有耗费大篇幅去渲染母子亲情,更准确的说,《母亲》一片并非要追求建立在母子关系基础上的依赖与信任,正好相反,看待里面的母子关系不能选择常态角度,一旦你这样做了,那么就被导演很顺利地牵着鼻子走了。在相同的场景里,母亲忙着手头的事情,双眼一直离不开儿子。虽说儿子就在不远处,也是个眉清目秀的大人了,可在母亲眼前,他依然是个稍有不慎就会出事的小孩。然而别人说她儿子是傻子,但这个小哥也不是智商全无。他知道很多事情,会抗拒母亲无时无处不在的出现,会向母亲证明自己有正常人的能力了。《母亲》遗留给观众的最大问题就是儿子到底傻不傻,有几分傻,暗藏了多少事情。

孤儿寡母的人物设置令人同情,儿子锒铛入狱,母亲悲痛无语,这完全是老天不公,法律不正。过了开场序幕,《母亲》就进入了找凶手时间,一个几乎所有观众都会感兴趣的话题段落。原因就在于多数人都秉持了善恶有别的天性定论,一定要把凶手绳之以法,不能冤枉好人。更何况影片用一些黑色手法去表现了不中用的警察还有贪得无厌的律师,这些令人厌恶作呕的嘴脸,成为了引发悲剧的根本原因。

可以注意下影片人物的出场顺序,高尔夫球场事件带出了警察,对儿子朋友印象不佳导致母亲有了怀疑对象,朋友的分析进一步误导了观众,母亲又借他来审问学生,所有的内容都是环环相扣,没有错漏。再到后面的垃圾老头和猥琐学生,他们的出场也完全是精心设置过的。老头就在指认现场的前景处,母亲在路上问他拿了把破伞。两个男学生一开始都是以背景人物出现,后面才有正面表现。就连警察嘴里的某个案件、女学生流下的鼻血,最后都成了关键的细节点。

奉俊昊也擅长指导群戏,《杀人回忆》里的案发现场,《怪物》里的混乱葬礼,《母亲》同样有类似的戏,指认现场后紧接着葬礼,一样的精彩独到。有恶搞的细节,像人模的头部掉了下来。有暧昧的细节,儿子脱下面罩和女学生招手示好。有影片必须的细节,母亲在现场发传单,争取民众支持。换到葬礼那边,家属故作悲伤的姿态,疯老太的出现,双方扯打,激化了矛盾。再到可以单独分出的段落戏,母亲的两次小屋探访都相当有代表性,前一次涉险过关,后一次万劫不复。朋友意外来访、游乐场审问两段更是采用了不同拍法,前面的阴冷诡异,后面的血腥暴力,奉俊昊掌握了如此的技巧,一点都不会有堆砌的嫌疑。处理过去时空的闪回闪念上,影片就好像在一道滑动门上任意穿越,在不同部分的讲述里跳来跳去。死者的现身说法,更加重了电影的悬疑气息。

《母亲》能轻松地把一般杀人犯罪片比下去,原因就在于它一直鼓励找凶手,也明确告诉观众有凶手,到头来观众发现原来凶手就在那里,是自己失去了判断能力。然而《母亲》不是一个推理片,它用了亲情伦理片的包装手法,母子情的存在让很多人失去了分析的依据,更加重了反思的难度。如何跳出母与子的泥潭,影片似乎给不出答案。当母亲用针灸让自己暂且忘却伤痛,随着车内的人欢歌起舞,记忆能否随之而去显然是个麻烦问题。在儿子身上,记忆表现为毫无征兆地出现,也毫无征兆地消失,他会不时记起,又时常忘记。那场大火,那个黑夜,母子的记忆之殇就在这里。他们无法离弃对方,也不存在伤害。从内在的血缘到外在的身份,由始至终,他们本就是一体,命运将他们紧紧地捆在一起。【……】

 2 ) 母爱能走多远

看完《母亲》后,我情绪比较亢奋,家猫趴在我边上,看它无动于衷不解风情的样子,我顿时有点来气。于是在它肥大的肚子上连续打了一套咏春拳,打得它惊慌失措。现在很少有哪部电影能够让我如此忘乎所以。 奉俊昊在这部电影的处理上,给人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随着剧情地发展,你会发现自己一次一次地被他牵着鼻子走,并且被牵得心悦诚服。倒不是说导演在和观众斗智斗勇的路上走得有多远,所有的情节都合情合理地发展着,并轻飘飘地一次次地扇着观众的嘴巴子。就像是打太极一样,看似无力,而后劲却源源而来。具体我就不展开赘述了,省得扫了还没看过这部电影的各位影迷的兴致。 《母亲》这部电影表现了这样一个相悖的主题:母爱能走多远?我们从始至终看到的都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即使是劳作的时候,也把关切的目光停留在自己弱智的儿子身上;做错了事毫不推咎,就算金泰无理地要求赔偿5000元也是悉数奉上;雨天拿了一把破伞,还要给人钱(当然老头子也是明码实价,只收了一张票子,在这部电影中,还真找不到一个实实在在的坏人)…… 然而这种母亲的关爱,却是一切罪恶的源头。“别人辱骂你的时候,你要双倍奉还”,正是这句话赔上了一个女孩的性命;而为了掩盖事实,母亲又不得不杀人焚尸灭迹……如果一个人所深信的价值和情感准则却产生扭曲的时候,那对他来说,天地的边界在哪里?所以当环环相扣的这部电影开始收尾的时候,导演奉俊昊给观众带来了无数铺成下的太极震撼: 母亲到监狱中探望替罪的日本小疯子,她只关心一件事:“你有母亲吗?”这句对白让人心中五味杂陈,小疯子的妈妈会伤心吗?小疯子的妈妈会做出蠢事吗?小疯子如果没有妈妈是否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让其顶罪?当母亲心虚地回到家中后,弱智的儿子却又不合时宜说起女孩尸体为何会挂上屋顶的事,“一定是为了让人看到,然后就会有人打电话到医院救她。”母亲在一边尴尬地应敷着,儿子的纯洁让所有人都感到痛心。 随后的场景中,母亲外出与儿子短暂道别,儿子送上一个礼物,不是别的,正是母亲遗留在杀人现场的一个针灸盒。看到盒子后,母亲拼命想甩掉一切般地起身就走,从她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原来已经淡忘的罪恶感突然又爬满了她的全身。导演仿佛是在说:“一旦你做了什么错事,就别想撇清关系。”而坐上汽车后,母亲拿出针来扎向了自己的大腿根部,这也是导演此前介绍过的消除记忆的穴位,在此之后,母亲加入到了车上乘客欢跳的队伍。母亲把责任“撇清了”,只剩下我们观众迷失在情感、道德的价值判断中。 在整个故事中,唯一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戕害的人,就是母亲。也正是她用这种付出暂时挽救了儿子的纯洁未来。为什么说暂时呢?因为弱智的儿子天然地就会忘记一切,但也许正像他忽然会想起打掉奔驰倒后镜的不是他一样,也许哪天他也会想起另外的事。 很多人应该都会把《母亲》拿来跟奉俊昊的前作《杀人回忆》相提并论,我觉得从技术上说,后者的地位还是无法撼动的,但是《母亲》在情感上和剧作内核上无疑都更胜一筹。

 3 ) 母亲之我见,凶手非元彬

首先要说,《母亲》是一部好片子,甚至比之前的《杀人记忆》和《汉江怪物》都要好。这里面的好是抛开演员因素,单纯从情节和架构上考虑得出来的好。我一直认为看完之后越想越有强烈的感觉,或者说值得玩味的电影才是真正的好电影。无疑《母亲》做到了。我琢磨电影里面的玄机一直琢磨到大半夜,想打开重新看看却真的因为想想就后背发凉一直等到天亮才成行。

关于故事的脉络就不多说了,只不过对于结局我有与许多人不同的看法。从电影中来看,最后的凶手确实指向了元彬,然而有几个细节仍然需要去揣测。

1.拾荒老头和死者的关系。
死者手机里为什么会出现拾荒老头的照片。按照那些学生的说法被害人手机里只会存入与之进行性交易男人的照片。既然如此拾荒老头绝对见过被害者并很可能用米来交换了被害者的肉体。如此那老头和金惠子说过的从没见过死者的说法肯定不成立。

2.死者的死因是什么。
按照老头对金惠子的说法元彬因为死者叫他傻瓜刺激到了他于是搬起石头扔向死者无意中将其砸死。向前面所述,拾荒老头对金惠子既然故意隐瞒自己与死者曾经有过交往的事实,那么这个说法显然不足为据。这里需要注意到的一点是整个影片没有任何一处提起死者的死因是什么,在案件重演时当元彬用石头砸向模拟死者的假人时警察很明显地训斥元彬说:“你扔那个做什么?”从这个细节可以推断死者的死因也许根本不是石头的撞击。

3.凶手是谁。
我的看法是凶手就是拾荒的老头。在拾荒老头向金惠子讲述当晚的情况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其中一个镜头是老头在向袋子里倒米,倒米的背景是锡纸一样的垫子,即在前面老头说在破屋暂住时铺的垫子。联想到死者一直用性交易换米以及手机里老头的照片,可以推想在当晚死者和老头在破屋有约。之后发生了什么没有影像交待,能看到的只有配合老头叙述的画面出现,不足为信。而且从网上看到有人说死者奶奶在寻找手机时嘟囔了这么一句话-“以免手机落到那老头手里”(我并没有看到这句话,可能是字幕问题),说明拾荒老头一直在寻找手机,那么寻找手机的原因便需要考虑了。

相信老头为凶手还有两个感觉上的原因。其一,看过杀人回忆和汉江怪物的人都知道奉俊昊的电影里从来没出现过“好人”,或者说“完美的人”。如果一切如电影表层叙述的那样,那么这个老头将是奉俊昊最具代表性的三部电影中第一位具正义感头脑清楚无所畏惧的人,这不符合导演的风格。其二就是电影中两段金惠子翻阅死者手机照片的画面,里面所有照到的男人全是在不注意的情况下被偷拍了背影或者局部的照片,只有拾荒老头是露脸的,而且眼睛直接忘向镜头,我把这一点解释为导演留下的某种暗示。

4.元彬在凶案发生时做了什么。
元彬并没有杀人,但是陈尸是他做的。原因是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元彬向母亲说凶手将死者放到楼顶很可能是看到死者流了很多血,想将她放到所有人看得到的地方以便尽快得到救助。不过这个想法我也矛盾了一下,因为在案件重演时元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将假人放置,甚至一开始想让其站在栏杆上,在警察的暗示下才将其放好。当然将这归结为元彬的记忆阻碍问题也说得通。后来坚定元彬陈尸的原因是如果老头杀死死者,他一定会将死者的手机拿出来删掉自己的照片。但是手机最终落到了死者奶奶手里,说明老头行凶的时候一定有什么意外因素让他无法进一步处理尸体。再结合一想元彬陈尸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虽然自认为我的想法很有逻辑关系,但是电影中仍然有很多细节无法说通。在这里推荐这部电影,希望你们有人看了以后能联系我,一起讨论讨论,乐在其中…

 4 ) 理解奉俊昊

镇楼

奉俊昊出生于1969年,1988年考上延世大学。注意一下这个时间点,对理解他的电影有很大用处。1979年朴正熙遇害身亡(对,就是朴槿惠的爸爸),全斗焕政变上台,绞死了金载圭,逮捕了金大中,光州事件爆发,韩国政府在美国授意下对民众进行镇压,政局动荡到什么程度呢?1987年6月国际奥委会明确表示,如果韩国政府再不改善状态,将撤销汉城1988年的奥运会举办权。结果是全斗焕和金泳三会谈,卢泰愚发表6.29宣言,全斗焕辞职,金大中获得特赦,在其后的总统选举中,金大中和金泳三决裂,导致卢泰愚渔翁得利胜选。全斗焕和平移交总统权力,遁入深山寺庙,闭门思过,承认光州事件是一次大屠杀,并为此道歉。在《请回答1988》中,金正锋跑去寺庙吃素,撞见的那个神秘的秃顶人,就是全斗焕。

卢泰愚上台之后,民众的主要诉求是清算光州事件,释放当年被抓的民主人士。但政客哪有清白的,一旦清算,卢泰愚很担心必然会清算到自己头上来,而他仅仅36%的当选得票率权威性显然不够(对比1992年金泳三88.4%的当选得票率),因此卢泰愚不打算清算光州事件,导致社运团体将他的政府当作威权政府的延续来进行抗议。《请回答1988》中成宝拉作为首尔大学的学生多次参加游行示威,说得也是这件事。另外,成宝拉在第一集,痛打正在备战奥运举牌小姐的成德善,万能的网友考据出来台词被改过,导致姐姐成宝拉看上去像疯子。原来的剧本台词是成宝拉说:你得意什么,当奥运小姐了不起啊,知不知道为了开奥运会建场馆,有多少老百姓被逼迁?所以她才拒绝观看奥运会开幕式。后来改了台词了,毕竟八点档合家欢电视剧,没必要。

《请回答1988》为什么选了这一年,说到台面上的理由是这一年举办了汉城奥运会,更深刻的理由是从这一年开始韩国民主化进程开始走上大道,老百姓的生活总算安稳一点了,直到1997年,全斗焕被判死刑卢泰愚被判17年,光州事件才正式在法律上得到平反。奉俊昊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都在是动荡不安中度过的。理解了他的青年时代,理解了他的现实关怀,就能理解奉俊昊几乎所有电影。《杀人回忆》原型事件发生在1986年,是政局最为动荡的那一年。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反类型片,讲得虽然是一个连环强奸杀人案,但和标准类型片不同,最后没找到凶手。看过悬疑探案类型片的观众都知道,哪怕最后抓不到凶手,也得让大家知道凶手是谁至少做成《老无所依》那种,否则你的重心要放在哪,故事和情节的向心力在哪?但《杀人回忆》中大量的细节描述的都是侦破过程,而它的轴心,简单说,就是处在新旧世界之间的痛苦的人们。死了人,整个警察系统都是腐败、瘫痪的,现场随意破坏,证据保存不住,警长玩忽职守,两个警察一个刑讯逼供一个糊弄大师,这是旧世界的警察形象。从首尔自愿来了个年轻的警察,专业、科学、文明、正义,像是新世界的代表,但又怎么样呢,这两伙人先把一个底层傻子打得不成人型,后来把一个工人无辜者刑求到爆发民众抗议,最后差点给掏枪把一个书生气的无辜者打死在涵洞里。

宋康昊是坏人吗?不是。他是病人,女朋友老来给他打针吊点滴,但他得了啥病?一直没说。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隐喻。刑求的警察最后被他打得最惨的傻子废了那条惯于践踏人的腿,截肢了,这显然不可能出于偶然,作者意图在这里太明显了。金相庆某种程度上还可算成好人,但影片里特别明显地插入了民众示威时他血脉喷张、挥舞警棍殴打示威者的镜头,最后掏枪说“我一枪打死你都没人知道”这种暴徒言论的人也是他。

打最底层的傻子,傻子家人也只敢客客气气对待这两个警察;打教友,就生了民变;打一个书生气质的人,此人可是会单枪匹马坚定地抗议和反抗。天下滔滔,时局动荡,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境地,美好的人死在阴沟里,无辜的人在地下室被吊打,而警察也疲于奔命毫无成就感——日子何以变成这样?每个人怎么都这么痛苦?而最后的结局,是造成这一切死亡、不公、痛苦、挫败的凶手始终没有被指认,始终活在你我之间。宋康昊最后穿越第四堵墙那个镜头,可以看做寂静的警报。

奉俊昊能不能选一个抓到凶手的真是案件来做呢,当然可以,他一样可以做出超强悬念来。他为什么选了这么个题材呢? 《汉江怪物》豆瓣归类科幻片。故事情节很简单,汉江里出了一只怪物,抓走了小女儿,一家人去救孩子,最后消灭了怪物。汉江是韩国境内最重要的一条河流,从上世纪60年代起沿岸的出口经济迅猛发展,韩国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被称为“汉江奇迹”,所以“怪物”生在汉江这个设置要认真体会。

这个怪物是哪里来的呢?是一个美国人命令一个韩国人把有毒的液体倒进汉江,最后滋生了一个怪物。又是一个美国人帮着江边的韩国人逃生,被怪物咬伤了。韩国政府抓了宋康昊,在一个美国人的主导下开颅取病毒,最后电视里还是美国人在胡说八道。只要看看二战后朝鲜半岛的历史,也确实很容易理解奉俊昊要说什么:这一个美韩合谋搞出来的大怪物来搞我们老百姓了。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物的设置。弟弟是个搞社运的大学生,片中他说我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这个国家,而且扎起燃烧瓶来轻车熟路,但他找不到工作。妹妹我印象里没开一枪,武器是射箭。怪物被淋了汽油,弟弟要去扔燃烧瓶结果脱手了,是姐姐像点圣火似的一箭射过去给干倒了,虽然实战还是枪好使,但韩国传统强势项目是射箭,你可以想象一下中国人用乒乓球干倒大怪物,这里面多出来的那点意思。

最奇特的是宋康昊这个人物的设置。就故事发展情节而言,他是典型的台灯人物,你把他换成一个台灯也不影响故事发展。试试把这个人物删掉:一个小女孩,父母双亡,跟着爷爷在汉江边开了个小卖部,有天被怪物抓走了,爷爷,姑姑和小叔三人合力把她救出来了——故事几乎可以原封不动的进行。宋康昊贡献了哪些不可替代的情节呢?就是被韩国政府抓走,被美军开颅。只有这里。

这个情节甚至跟抓怪物的主线都不挨着,删掉它故事甚至更紧凑:爷爷拿着手机,接到小女孩电话,去救孩子被怪物杀死,叔叔去找人定位手机地点,小姑去救孩子,把怪物赶到江边,搞死怪物救出俩孩子。为什么一定要写宋康昊的这个角色呢?他懒,无能,迟钝,偷奸耍滑,很不像个男人,留不住媳妇连累弟弟害死了爸爸,但就是善良,一心一意爱孩子,女儿奴,为了孩子怎么都行。就是这样一个人,就想安安稳稳过日子,遭此横祸,女儿被抓走,爸爸被摔死,自己被抓去开颅,唯一一次用强也只是为了救女儿————这不就是勤劳善良爱好和平的韩国老百姓么?宋康昊演技实在太好了,这么个讨人嫌的人物居然可爱的不得了。

《雪国列车》就不多说了,完全的极权隐喻,看得时候难免把战后韩国民主化过程与之一一对应,卡司大,野心也太大,感觉没完成。但在雪国列车里,奉俊昊对空间的把握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列车的“头尾”和后来《寄生虫》别墅的“上下”一样是很直白但有效的用法。但这也不能算新鲜,《高斯福庄园》和《唐顿庄园》(同一个编剧)对空间“上下”和阶级“上下”的关系就做了描述。从《母亲》开始,奉俊昊对现实的关照进入了具体而微的层面,我感觉《母亲》是奉俊昊最重要的电影严重被低估了,即便剧本毛刺一如既往的多。我看豆瓣上在批评什么畸形的母爱,觉得是不是边刷手机边看电影了。理解这部片子的核心,是理解一个孤女如何意外死亡的。这片子和李沧东的《诗》几乎是处理了同一个性质的题材。

在《母亲》里,一个女孩,没有父母,还得赡养奶奶,只能依靠出卖身体来换大米吃,最后意外被一个傻子砸死了。在《诗》里,一个在校女孩,被一群不良少年强奸最后投水自杀。两个电影都是通过老年人的视角展开的。《母亲》中儿子意外被卷入凶杀案之中,为了救儿子她展开了一系列洗冤行动。《诗》里奶奶得知了孙子的罪行最后将孙子送给警察。这两个故事都有刑事案件要素,但都没有大肆渲染案件本身。《母亲》跟女孩交易过大米的男人从未成年人到老翁,从流氓到智障人士,触目惊心。母亲对儿子的愧疚感来自于活不下去带着儿子喝农药,结果没喝够,没死成,把儿子脑子搞坏了。再多想一步都觉得胸口发紧:遭遇了什么样的艰难,让一个少女可以这样活着,一个母亲可以带着孩子去死。对社会底层的盘剥、忽视,底层之间互相的倾轧,对光天化日下的罪恶之无动于衷,让《母亲》这部电影有一种特别阴郁的基调:活着就无法忘记,忘记就丧失自己,可不忘记又活不下去。

《寄生虫》反应的现实就更当下:贫富巨大的悬殊,毫无尊严的生活,全无可能的将来。李沧东和奉俊昊先后拿出《燃烧》和《寄生虫》两部反应贫富巨大差距的被撕裂的韩国社会,应该不仅仅是巧合。奉俊昊的影像确实没话说,调度,速度,力道,节奏感,运镜,刚猛有力教科书式的好看,一力降十会,有时候剧本毛刺多得让人摇头也会被快打慢得盖过去。把严肃的主题放进一个刺激的故事里说清楚说好看,虽然难得圆满,但确实是条不跌分也不丢观众的好路子,然而潜在存在的问题也挺明显的,就是…..我们…..始终……还是……要回到……李沧东……

李沧东

 5 ) 腐败 沉重

他似乎知晓了一切,似乎又遗忘了一切;她似乎知晓了一切,似乎又遗忘了一切。 所有的弱势群体都遭到了草率的对待,他们的利益是不被重视的,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也只能依靠直觉来解决这些不公平的事情。 迷案发生时的阴雨绵绵,以及结尾的温暖夕阳,智障,腐败,沉重的情感。奉俊昊的独特元素已经让人如此熟悉了,因此剧情不丰满的时候难免会让人觉得是这些元素的堆砌,导演的自我复制。个人感觉元彬演的不好。 母爱,究竟是疯狂的,还是伟大的,还是既疯狂又伟大的呢? 疯狂,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还是既褒义又贬义的呢?恨由爱生,恶由善生;杀人并不是单纯的善恶争端,这其中掺杂了太多情感意志人性,甚至母爱。

 6 ) 关于韩国电影《母亲》的答朋友二三问

最近有朋友问我什么是电影技巧,与平常国内所看到的缺乏电影技巧的电影、电视、视频,有什么区别,我没有及时回答。正巧刚看了《母亲》,顺便借这部电影回答我这位朋友提出的问题。

电影开篇,奔驰车灯其实是振泰(晋久)踢的,但理赔就比较贵,他对警察谎称是道俊(元斌)踢的,道俊还埋怨自己为什么要踢车灯,这个地方就为了着重刻画道俊有记忆力上的智力问题。另外,在警局的冲突,也交待了“白痴”是激怒道俊的敏感词汇。这是电影开端的两处关键伏笔,也是为什么要设计这场戏的原因,都是常见的剧作技巧。

案发之后,母亲(金惠子)怀疑振泰是凶手,去振泰的住处偷偷搜查所谓的“证据”,这时振泰带着姑娘回来了,两个人还做爱,母亲只能暂时藏在衣柜里,看着房间里发生的一切。接下来显然是要找机会偷偷出门逃跑,但两人刚做完爱也不可能这么快睡着,中间等待的过程中也没什么好拍的,就给了房子外景的一个空镜头,表示时间已经过了一会儿了,然后再切回房内,两人已经睡着,母亲准备偷偷逃跑。不要小看这个空镜头,这小小的一个空镜头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技巧,都比较常见,理论上还是空镜头转场的逻辑,尤其是这种前后同一场景间的衔接,放在这里显然还有表达时间的功能。可能有人会关注这场戏里比较紧张的部分,但我比较在乎这个空镜头。你在看中国电影时,里面的空镜头通常就用的比较笨。

上诉期间,律师喝着酒兴高采烈的在夜总会和道俊母亲谈事,大意是劝告母亲,案情已经定了,不要再去做无谓的努力。但台词是律师先啰嗦一些与此无关的事,世界杯之类的闲扯淡,说某届世界杯都过去四年了,我好像还觉得就在昨天,根本没多久。然后母亲不明就里,问什么意思。律师表示,你儿子这个事,已经定了,最多也就判四年,这在平常简直不可能,而且儿子脑子有问题,基本这四年也是在医院渡过而已。这里是比较高明的台词技巧,一般会说一些与此无关但又可以引出对话主题的内容。这在西方电影里很常见。比方昆汀的《低俗小说》,两个人先不谈正事,就是要给你聊什么各国的汉堡,聊什么脚底按摩。但中国电影的情况往往会直给,这样艺术性上就下降很多,说明许多创作者缺乏发散性思维的锻炼。

案情推进,振泰的嫌疑排除后,振泰和道俊母亲说为什么凶手要将尸体置于房顶,镜头突然切到母亲雨中奔向废屋的房顶,鸟瞰着全镇,这时候振泰的画外音说,这是因为凶手想让全镇的人都看到,然后顺着画外音再切回开始两人对话的场景,振泰继续和母亲分析案情,把话说完,再切回到母亲雨中站在屋顶看着全镇。这种偶然交叉剪辑的技巧是可以强化戏剧性的,有对台词点题的作用,再者也可以化解对白冗长所造成的视听上的单调性。在适当的时候,插入与对话相关的镜头,去丰富信息量,活跃观影体验,是电影化叙事的技巧之一,也是增强电影性的重要方式。这在成熟的电影工业中也是惯常使用的手段,但可能在中国很多影视中就用的很匮乏,尤其是在这种地方大多是不会去用的,一般可能是先对话完一个场景,然后母亲再跑去另一个场景,或者干脆全都用对话交待完剧情,应付掉甚至忽略掉一些细节的视觉展示,在视听语言上比较死板,少了很多艺术性。当然,局部到底以何种手法表达还要视整体风格的创作构思而决定,例如朴素的现实主义则并非侧重剪辑,以及并非强调表象的戏剧化情境,不过这种基础话题在此不表。

探察深入,母亲去找收废品的人套问案情,因为此时这个人有作案嫌疑,母亲进去废品站的时候,这个人的头钻在一个废旧的机器里折腾零件,只露出半个身体,这时母亲边对话边坐下,这个人站起来,经过母亲身边,因为母亲是坐着的,机位比较低,所以观众仍然只能看到这个人的下半身。这也是常见的技巧,关键人物的出场保持一定的悬念,增强吸引力和观影的趣味性,以及酝酿戏剧冲突。这个人边说话边走到母亲的斜对面,“嘭”的关上门,坐下来,我们这时才看到这个人的外貌,原来他是谁。你就拿新近的西方电影《狩猎》来说,最大的女反派也是这么出场的;包括《低俗小说》里的BOSS马沙的出场;以及新近的美剧《守望者》里曼哈顿博士的出场,甚至将这个技巧玩到乐此不疲。可能具体的用法上会有所出入,但大同小异,意思是一个意思。不过我确实想不起来中国电影上一次用这个技巧是什么时候。

结尾车站,道俊已经开始会算零钱,母亲座位旁的陌生女孩也摆出吸引异性的娇媚姿态,对道俊暗意示好,这证明作者在使用一切手段表达道俊已经越来越正常,陌生人也不会对他另眼相看。这个女孩虽然是一个群演,但在对事物的确切表达上,是个尤其重要的细节“信号”。这一点也同样表现在张艺谋《活着》的结尾,在经历了各种时代风雨和世事无常之后,富贵领着馒头送水回来,大街对面走过去一个高个子青年,和富贵点头打了招呼,如果仔细观察,这个青年的走路姿势是比较“现代”的,一种无法在旧时代见到的、受过开放初期新潮思想和外来文化影响的“步伐”,安排在这里有表达时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则为了心理提示,如果有庆还在世,差不多也这么大了,是当馒头舅舅的年龄,因为接下来的戏是对故人的悼念。同这个青年一样,《母亲》中的陌生女孩也绝非“随意”安排的一个群演。

以上都是一些传统的小技巧,有来自剧作上的、镜头语言上的,也有来自摄影上的、调度上的,或者来自剪辑上的,甚至表演上的,实际上有时候一部电影都是由各种不同的小技巧组成的,并不见得一定要有可以大啖三日的花哨手法和新奇拍摄。这部电影我只看过一遍,并没有在我心中掀起多大波澜,现大致只记得这些地方,可能还有更多的技巧,我没有去深究,这里不表。仅为了作一些客观简要的答疑,给我的这位朋友参考。

然而,我还将要补充的是电影更深层次的意义,道俊的智商问题,为母亲用针灸所导致,目的是让他忘记小时候经历过的那件不愉快的事情,影片在不再针灸的坐牢期间已给过许多铺垫。常人也不难理解这种艰难生活上的事出有因,当然,这些辅助细节并非我要提出的重点。结尾道俊将针盒交给母亲,不管是无心之举还是有意而为之,潜台词都是导演借道俊这个行为表达“我已经长大,请放心去”的戏剧情境,而母亲接过针盒时颤抖的手,表示某种“惊醒”,她的离去,则表示“放手”。当然,有人认为母子双方掌握了对方的证据,顿感毛骨悚然,这也没错。

母对子的精神控制以及占有式的过度溺爱导致的心理扭曲、俄狄浦斯等,一直是心理领域的一个创作主题,希区柯克的《惊魂记》、彼得·杰克逊的《群尸玩过界》,以及《坏小子巴比》、《故事的故事》,甚至《小丑》等,都或多或少在表达这种主旨,而奉俊昊在这个基础上更加上了一层女性的悲哀。与以往此类电影不同,导演试图以人性的分析而非批判的角度去阐述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借事件本身和经过揭示出更大的母题,悬疑不过是一件外衣。这一点与《搏击俱乐部》之存在主义、《老无所依》之虚无主义的表达手法,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而这种表达思想的方式则不是可以靠所谓的学电影拍摄技巧能够获得,更多依靠的是个人的知识结构、综合素养、文化底蕴等,否则你只能是你们县城用好莱坞级制作手法拍宣传片的高端白领达人,或者你们村唯一一个可以用蒙太奇驾驭婚庆的王者。这里不再赘述。

片尾,电影在母亲的舞蹈和晃动的镜头中戛然而止所表达的意境,和《大菩萨岭》里仲代达矢百人斩时的戛然而止是一样的,理论上都是承袭了《四百击》片尾的艺术手段,在剧烈释放时突然停止所表现出的内心迷茫。而同时,也是这个镜头中的逆光拍摄,使其在迷茫之上增加了另一层意境。逆光所呈现的太阳光环,往往代表着精神高度或人性光辉,这在许多电影里可以见到,如《杀死比尔》中白眉答应教黑曼巴蛇时的逆光镜头;《侠女》中慧圆大师圆满时逆光的宗教释义;以及最近《惊天营救》中锤哥牺牲时头顶的太阳光等。但有时则表达挣开束缚或不再羁绊的一种“解脱”或“自由”,当然,如果往消极上说,根据不同的情节或人物设计,你还可以理解为打算破罐子破摔的“我已经什么都不在乎了”,“解脱”中同时伴有“绝望”的因素,本质上都是属于不同层次的精神蜕变。如《小丑》中亚瑟闷死母亲时头顶的太阳光环,表达此时他已放下心理包袱,终于解脱,成为了自己,但同时又决定慷慨赴死,在家中反复排练在全世界面前自杀的情景,却最终事与愿违。与《小丑》相反,导演将这种“解脱”的光环最终留给了母亲,并用片中“针灸”这个符号加速对现实困惑的逃避,以期望早日结束内心的痛苦和愧疚,从这点来说,又有异曲同工之处。另外,如果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逆光映衬的并非母亲一人,随着镜头和舞蹈的持续,母亲进入人群之中,你有时甚至很难找到母亲的确切位置,光晕在每个妇女背后穿梭,这也说明,作者借个体引申群体,将母亲个人放大到“母亲”这一群体的创作意图,含警世之义。

当然,韩国人还有一点很聪明,确实向西方领会了如何将“民族文化”自然的融入进电影中以达到输出的目的,如所谓的韩医、针灸等,这也是中国电影所不足的。

 7 ) 电影真的是以余味定输赢

       奉俊昊的电影看的不多。一部《杀人回忆》,一部《汉江怪物》,《母亲》是第三部。原以为是一部催人泪下但是情节恶俗的亲情电影,没想到带给我的震撼远超于此。从金惠子拿起扳手杀了乞丐,徒劳地擦拭满地的脏血之后,我开始真正喜欢上这个有风格的导演。并且决定为这部影片写下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篇影评。
       看过讲亲情的片子不少,我也是每次看这种片子都会哭的跟个傻逼一样。唯独奉俊昊的《母亲》没有让我流出一颗眼泪。我想导演的本意也并非煽情,那种冷到骨子里的绝望紧紧地抓住了我的神经,甚至让我觉得嚎啕大哭一场并不能驱散这种冰冷,反而会让我觉得羞耻。就像面对一个极度悲伤的人,你无法拍着他的肩膀轻松地抛出一句:“不要紧,开心点。”我形容不好这种绝望,甚至不知道将这种感觉称呼为绝望是否恰当。只是觉得这部片子非常冷,让你恍惚觉得这才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当所有的粉饰太平都烟消云散之后,你发现原来人生彻头彻尾竟是个“冷”字。
      影片的开场很是抓人。绝对可以进驻我的10佳开场。夕阳映照下的一片麦田,镜头慢慢拉近,一个看起来背负着巨大秘密的中年女人低着头缓缓走来,然后跳起了扭曲的舞蹈,此刻的音乐也配得很合适,浑然天成一般。不禁让我想起《杀人回忆》里也有一片金灿灿的麦田。似乎导演很喜欢麦田,可是站在这片麦田中的角色没有一个充满希望。宋康昊的一脸迷茫和不甘,金惠子的扭曲和痛苦。影片结尾也同样是一段舞蹈,一样是耀眼的阳光,扭动的身体,你看不清此刻母亲的表情,但是肯定感受到了她的挣扎和无奈。故事的发展很像是《杀人回忆》的补充版,一样是小镇发生了凶杀案,一样是误抓了一个傻子当替罪羊,只是元彬版的傻子要可爱多了。出乎意料的是,当真相慢慢浮出水面时,原来杀人犯真的就是元彬,而此时金惠子扮演的母亲也变成了失手杀人的凶手。金惠子饰演的母亲并不伟大,她只是做了所有母亲都会做的事情。我想要是我杀了人,我妈妈也一定会抡起扳手狠狠地砸向那个唯一知情的乞丐的头。让我动容的是金惠子去监狱探视那个代替元彬的傻瓜。当得知他没有双亲时,在整个事件发生后第一次痛哭。那是属于母亲的眼泪,没有当过父母的人是一定不能体会到那种心情的。我也愿意相信这一幕是最贴近影片名字的。
       
       最近在看讲解小津电影的书。小津说,电影是以余味定输赢。看得影片多了慢慢明白这句话的深意。有些电影看后一笑而过,并没有在心里留下什么瞬间。但是有些电影看过之后却能在心里留下痕迹,时不时便冒了出来,让你回想起当时的心情和天气。奉俊昊能做到。比如《杀人回忆》里,宋康昊最后坐在水沟旁的眼神,比如《汉江怪物》里父亲最后挥手告别的画面,再比如这部《母亲》里,金惠子片头的舞蹈和走在马路上失魂落魄的身影。
       的确,现在再反过来看当年的那些老片子,听时代的那些老歌,也一样会被击中,会感动会流泪。不管画面有多旧,歌词是否听得懂。有些东西总是共通的,比如母爱,比如善意,这是否就是人们常说的关于人性的东西。
      
       
        
       
      

 8 ) 奉俊昊的母亲在跳舞

前几年,因为看到《杀人的回忆》,奉俊昊一举超越金基德,成为我最喜欢的韩国导演。在作品的数量上,奉俊昊根本无法和金基德比肩。到目前为止,奉俊昊只有四个长片作品,这只是金基德作品数量的一个零头。屈指算来,金基德差不多有十五部作品。金基德早期的《鳄鱼藏尸日记》和《真相》,我还没有看过,其余都了如指掌。而奉俊昊的电影我都看过了,其中还包括前不久看的短片《震动东京》。
毫无疑问,奉俊昊是电影天才,相比之下,金基德只能算个优秀的电影工匠。还有人会把奉俊昊和朴赞郁放在一起比较。我同样看过朴赞郁的全部作品,无不透露着浓重的精英气质,故事更极端,更肆意于挑战观众的承受能力。而奉俊昊更喜欢巧妙地化解矛盾,关注平凡而龌龊的小人物,他的电影更像电影,运镜和演员的表演无不精湛到位。
2009年是个好年份,奉俊昊和朴赞郁都推出了新作。奉俊昊的《母亲》我刚看到。朴赞郁的《蝙蝠》还没有飞来。我现在不好说谁胜过谁。就《母亲》而言,仍算奉俊昊的天才作品,可惜并未超越《杀人的回忆》。或许,奉俊昊这一辈子都不会拍出比《杀人的回忆》更好看的电影了。《母亲》算是奉俊昊的二号作品。三号作品是处女作《绑架门前狗》,四号作品是《怪物》。
目前韩国电影一片荒凉景象,《母亲》一出,毫无疑问,是冲着年度韩片最佳去的。我前几天看的《金氏漂流记》,质量上乘,是不可多得的韩片佳作,但比《母亲》还是差了一截。《母亲》的故事有《杀人的回忆》的影子,同样是乡村、傻逼警察、三教九流的小人物,黑色幽默却少了很多,整个故事不但流畅刺激,而且内敛深沉,让人看完后感觉闷了一口气,非得用劲儿呼吸几口,才能舒缓过来。
奉俊昊的作品总是流露出对国家机器的不满。这是我最欣赏的一点。《杀人的回忆》里的警察无能而卑鄙,《怪物》里一家人,主要是要逃避政府的追查。这两个片子都有一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主人公不直接参与政治运动,却深受其害。《母亲》的社会背景比较淡化,警察还是奉俊昊的风格,他们仅凭一个高尔夫球,就定了儿子的罪。打苹果那场戏拍得很好,是难得的黑色幽默片段,让我想起《杀人的回忆》里戴鞋套踢人的那个二逼警察。
扮演母亲的是韩国特别著名的女演员金惠子。爱看韩剧的中国人,对她并不陌生。据说,为了让她来演母亲,奉俊昊三顾茅庐,好话说了一卡车。老妈妈确实会演戏,影片开头,她在荒野中跳舞,那感觉马上就出来了。她看儿子的眼神,明显透露着一种偏执。也只有这样一个好演员,才能撑起这部电影。元彬的表演欠些火候,我能看出他的努力,只可惜被母亲光芒闪耀的表演所遮挡。

 短评

既要避免打人痛处,自己也要小心不要暴露。以前经常觉得自己作为纯粹的放养长大的小孩,能长得这么上进、善良、健康真是天赋异禀、运气非常(。),现在看来没准就是因为放养。人生的浮沉几多激烈,你可知广场舞大妈心底的负罪与伤悲:如果她跳得足够快,她的孤独就追不上她。青春期的混混最危险。

7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杀人回忆》之后又一次逻辑的崩溃与常识的颠覆。最不可能成为杀人犯的弱者,却做出惊天骇闻的事,只是因为荒诞。但这种荒诞更像是这对母子的命运本身。开头与结尾两段母亲的独舞,是一个人与世界无缘的狂欢(《山河故人》结尾是否受本片影响。。。

11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金惠子独角戏,结尾挺厉害的,元彬长得帅也不是什么都能演,尤其是大傻小子,不如车太贤演的入味

15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开篇不久,母亲喂药、儿子撒尿,母亲尽力遮掩那流淌一地的尿渍,而后来当她砸破拾荒老人脑袋时,她又忙不迭地拼命擦拭地上的血液,她的所有习惯动作都在示范如何抹去,她一定会扎下那一针。

20分钟前
  • Alain
  • 推荐

迷案发生时的阴雨绵绵,以及结尾的温暖夕阳,智障,腐败,沉重的情感。奉俊昊的独特元素已经让人如此熟悉了,因此剧情不丰满的时候难免会让人觉得是这些元素的堆砌,导演的自我复制。个人感觉元彬演的不好

25分钟前
  • Orchid
  • 还行

A / 构图、运镜皆蕴含着极端残酷的浪漫。克制的叙事节奏达到了极佳的反类型效果。和《杀人回忆》比很难说哪部更优秀。没有后者广阔的维度,更专注刻画畸恋般入骨的亲情与痛不欲生的底层。最精彩的隐喻莫过于高处“晾晒”的尸体:他们自以为向世界伸出了求救的手,最终不过是徒劳的示众。

26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两次震惊,一次是在母亲杀人,二次是在儿子递给母亲针灸盒。

27分钟前
  • 宇宙塑胶魔怪
  • 推荐

吹毛求疵一下吧,那个女孩连拾荒老头都接?以她的姿色,拾荒老头根本就排不上队。

28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叙事更见功力,但还是封闭起来的世界;题材较《杀人回忆》少了些内涵,所以很多地方虽然处理得很微妙但却欠缺力量,回头再看就显拖沓了

29分钟前
  • 东遇西
  • 还行

比弱势群体更弱势的群体,是没父母的弱势群体....这所谓的“母爱”真的太讽刺了....

30分钟前
  • 怂囧小赫
  • 力荐

为什么那个老头也会出现在那个手机里呢?

33分钟前
  • Ephemera 嘉炜
  • 推荐

当你所不愿意接受的事实即是真相时,该有多绝望?

37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金惠子饰演的母亲让人毛骨悚然。两个犯罪嫌疑人的寓意再明显不过:先天智障的孩子作为弱势群体,其被牺牲的命运一开始就注定了;所不同的是,其中一个有着疯狂爱他、会为他付出一切的母亲。

3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所有的弱势群体都遭到了草率的对待,他们的利益是不被重视的,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也只能依靠直觉来解决这些不公平的事情

40分钟前
  • 卡卡同学『弗洛Y德』
  • 力荐

母亲用爱心浇灌下的恶之花,前后的舞蹈很诡异却很贴合心境,奉俊浩没有让我失望

41分钟前
  • 二甲
  • 推荐

终了,一针扎下,一场舞,但面对不是凶手的凶手时撕心裂肺的痛楚是否就此抹去?

43分钟前
  • 苇间疯
  • 力荐

28/12/2018重看加满五星

4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母爱,究竟是疯狂的,还是伟大的,还是既疯狂又伟大的呢?疯狂,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还是既褒义又贬义的呢?

51分钟前
  • 不许没未来
  • 推荐

一头一尾两段舞蹈,改变了我对广场舞大妈的既定偏见。如果她舞得足够快,她的记忆就追不上她。

53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他似乎知晓了一切,似乎又遗忘了一切;她似乎知晓了一切,似乎又遗忘了一切。

58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