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梅鲁峰

记录片美国,印度India2015

主演:金国威,康拉德·安克,雷纳·奥斯托克,乔恩·克拉考尔,格蕾丝·钱,艾米·欣克利,珍妮弗·洛 - 安克尔

导演:金国威,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

 剧照

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1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2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3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4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5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6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13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14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15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16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17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18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19攀登梅鲁峰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19

详细剧情

位于印度北部的梅鲁山是所有登山者心目中的梦想,那么神圣,那么美好,也那么的遥不可及。由于此地过于恶劣的地貌和气候,从古至今,没有一支队伍能够成功登顶梅鲁山。这样一座传说中的巅峰吸引了登山者康拉德(康拉德·安科尔 Conrad Anker 饰)的注意,很快,他就组建了自己 的团队——由他的老搭档金国威和一位名叫瑞南(瑞南·阿兹特克 Renan Ozturk 饰)的美国人组成。   在完成了万全的准备之后,三人开始了他们的登顶之旅。一路上,无数的艰难险阻在等待着他们,在这里,只要踏错一步,留给一行人的就只有失败和死亡。变化莫测的天气和极度短缺的资源都大大增加了这场攀登的难度。

 长篇影评

 1 ) 鬼魅的梅鲁星空

       对户外对极限运动完全不了解,我可以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并尊重每一种实现方式。不过关于这点已经有太多的作品表达,这里就不累述。
       我倒是有感于他们在离峰顶100米的舍去,有感于雷纳坚强的意志和勇气,有感于雷纳两位队友对他的信任,尤其是将生命交予彼此的信任的坚持,相比于第一次那相差100米的离去,信任和责任在真实的生死攸关之际尤为触动。
       八一八时间,梅鲁峰顶上的星空太鬼魅了;父母被party“迫害”投奔美帝的华裔队员jimmy对我们来说算小半个亮点;感谢两位队员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摄像并完成这样一部纪实攀岩纪录片,你们太牛叉~~~

 2 ) 一眼着魔

首先,我想讲一个和电影无关的小故事:

九月初和友人在瑞士采马特hiking,我觉得能将雄伟的马特洪峰当做爬山背景已经是件很奢侈的事情。如果运气好,则能够在云层间隙窥见马特洪峰的全貌。如此,非常满足。

一日,无意间错走了一条去马特洪峰登山大本营的trail,在距离大本营大约20-30分钟路程的时候通过问路才确认走错了路线。当时由于对前方道路毫无了解,瑟瑟发抖的我们想象着trail起点的缆车站刚煮出来的热咖啡,迅速决定折返。那段未完成的trail像高难度女神一样被我等务实的屌丝抛弃了--这是马特洪峰的登山大本营啊,和马特洪峰一样,是“高级玩家”才会去的地方!好啦好啦,折返!

临走我还是回头望了一眼大本营,那座小房子像白色石块一般嵌在不远处的山脊,视线沿房子背后的山脊向上便是气场强大的马特洪峰。原先遥不可及的大色块背景变成了充满细节的具体的前景。这样一种场景转变,不知怎的,突然使我产生了意式咖啡般浓烈的遗憾,那是一种“非要到达那里”的情绪。“下次做好准备再来,一定要走到大本营!”我用赌气发誓的语气跟自己说。“只要顺着脚下的路走20分钟,我们就可以到达大本营。从大本营出发顺着山脊攀登,当天我们就可以爬上马特洪峰。”我在心里笃定且认真的计划着,仿佛我真的可以做到。大本营也好,山峰也好,都在情绪波动中变成了充满可能性的挑战。并且,既然“可以”做到,那么“一定、必须”要做到。原本心情轻松的我抱着结结实实的遗憾,一点点的羞耻感,以及“一定会再回来”的天真誓言离开了。仅仅因为那一眼。

普通人如此,何况那些将登山视为信仰的疯子。

第一次攀登Meru,当Conrad,Jimmy和Renan在距离峰顶100米的地方决定折返的时候,Conrad望了一眼近在咫尺的终点。所以,他们终究又去了。哪怕颈动脉断裂,哪怕曾死里逃生,哪怕曾失去生死搭档。

仅仅因为那一眼。

 3 ) 无以言表

我有一次在美西自驾12天的经历。在黄石的北门有那么一刹那,我感觉到大自然的威力。那么压倒性覆盖性彻头彻尾的统治力。人是多莫的渺小。只能觉得自己身体里的火,是那么的微弱,不由自主的想被大自然吃掉,融为一体,才有安全感。
所以当看到他们在峭壁上吊着宿营,寒风夹着雪吹下来。
我就明白,
这哪里是一部画面精细味美的电影,
这是生死一线回来之后的风轻云淡。

 4 ) 人生的高度

在窗外飘着北京入冬以来第二场雪的深夜开始看这部电影,就在几天前,先后看了两部有关高原登山的影片,绝命海拔和喜马拉雅天梯,先看完前者,觉得很挑拨内心深处的那种感觉,一种不锲的追寻,仿佛回到了在尼泊尔的日日夜夜,但又有些意犹未尽;后者更是弱了许多,缺乏更深入的精神展示。然而,它们都没有梅鲁片的震撼,不是画面、不是音效、不是装备、不是对话,很平实的开始和结束,然而蕴含其中的人的不断挑战,追求自我,追求不凡之人生的精神,令人热血上涌。看完之后就是沉沉的回味,绕梁三日不绝!发现你心中的不凡,如同层层雪覆之下的嫩芽。

 5 ) Have your passion found you yet?

今天早些时候, 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刚刚读完Jon Krakauer所著《进入空气稀薄地带》,阅读体验酣畅淋漓,阅读中时常都有魂牵梦绕,身临其境的感觉。作为接受《户外》杂志派遣的,带着写稿的“预谋”而来的户外记者,Jon Krakauer并未预谋,却成了1996年珠峰那场著名山难的参与者,见证者,甚至是现在看起来效应最大的传播者。他的个人记录向我们重现了那个春夏之交的五月,4只登山队伍中有12人罹难的惨痛经历。可是,读完之后疑问重重。事情明知有危险,为什么还要攀登?事中亲眼看到亲密伙伴离去,却爱莫能助,是什么感受?事后无数次午夜梦回,又要如何面对内心的苦痛?作者也在书中寻找答案。

他说:”我有很多不去攀登的好理由,但攀登珠峰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是欲望战胜理智的结果。任何真正考虑这样做的人,几乎都不够理智“,

他说:“哈里斯失踪了, 而且据推测已经死亡。想到这样一同电话,以及在导致他死亡的事件中我所扮演的角色,我跪倒在地上,一口接一口地呕吐起来,任凭冰冷的寒风吹打我的后背”,

也有人劝说过他在远离这次探险活动之前,找到某些重要视角之前,不要急于出书,可是他说在勇气被吞噬殆尽之后,写这本书也许能将珠峰从它的生活中清除出去。所以他也困惑,他也迷茫,他也想接着写书给自己一个了结的机会。

可是,他成功了吗?

“家庭生活中最平凡的快乐......都是令人着迷的快乐瞬间。而珠峰投下的长期阴影却与这些瞬间交织着,仿佛从未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淡忘一丝一毫。......而康子躺在南坳垂死之际,我却在距她只有320米之遥的帐篷里,无视她的苦苦挣扎,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安危。留在我心灵上的这个污点,并非经过几个月的悲伤和内疚的自责就可以被冲洗干净的。”

既然如此深度纪录书写,还要接受随着书本出版而伴随而来的责骂,误解,以及更多的负面的,完全不能让自己好受一点的回应,那到底是为了什么攀登?

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实在是有惑要解,意犹未尽,就那么“鬼使神差”地点开了Ipad上的Bilibili,开始看起了期待已久的《攀登梅鲁峰》。

从半年前在玻利维亚开始接触攀岩并顺藤摸瓜知道有这个片子时就一直想看想看很想看,但苦于地处世界另一头边远山区,院线当然不会上映,只好压抑住心中的念想。甚至记得去年九月底回国要从迈阿密转机并且中转时间够长,且正好是Meru全美大规模上映的时候,我有正而八经找到迈阿密的电影院线的网站,认真思考有没有正好有足够的时间,合适的上映时间能够排个满满的行程,解解心中的馋。最后,迫于机场酒店往返那家放映的电影院打车费用太贵,时间也比较紧张等原因,以及并未料到的严重牙髓炎的折麽,Meru feast in Miami并没有成行。

说来也是要感谢圣丹斯的好评,让国内观众们对这“第一部主流登山纪录片”产生了兴趣,也就有了Bilibili上面善良的Up主,也才有我今天终于了了的观影心愿。

在极高峰极多的喜马拉雅山脉要按高度论资排辈,梅鲁峰完全入不了登山者的法眼。可是由于其如鲨鱼鳍一般绝妙的外形,她的地位也如“鱼翅”一般珍贵;更由于对专业攀登技巧的极高要求,更是尚未有人类站在过“鱼翅”之上。就这样,她的身上聚集了严肃的,追求卓越的攀登者们的渴望。她是经验丰富的登山者Conrad Anker仰望了二十年的梦想,《攀登梅鲁峰》记录的就是在他的带领下,和同样优秀的Jimmy Chin以及Renan Ozturk组队多次尝试,最终成功登顶的故事。

"The game in climbing is..."

”The game in climbing is cut that line as fine as you can. But you don't wan to take stupid risk. If you die taking a stupid risk, not only are you dead, but you've embarrassed yourself and you've disgraced yourself. You're not supposed to take risk lightly. You're supposed to show that you're so good and so controlled, you can take it right to that line and go further."

片中三主角之一, 同时也是本片的导演和美国国家地理资深签约摄影师的Jimmy Chin会向自己病危的母亲做出承诺,不会让自己死在母亲的前面。所以他会在接连受到滑雪伙伴遭到几乎致命重伤和自己遭遇罕见雪崩却奇迹幸存的事件之后开始在“户外版图”中消失,进行严肃思考,要不要退出?要不要和高山告别?

三位主角在2008年的那次距离登顶”一步之遥“的撤退之后做出的再不回来梅鲁峰的决定时,一定是包涵有上述引文中类似的思考。他们技术娴熟,思考缜密,理智分析,不轻易为冲动埋单的精英攀登者,他们似乎也说服了自己。于是在之后的其它队伍尝试攀登这座依然无人问鼎的”鱼翅峰“时,并尝试向他们询问路线信息时,他们毫无保留,给予全部支持。特别是斯洛文尼亚的登山好手希尔沃.卡罗找上Conrad资讯并准备尝试的时候。Conrad说,“我们不对这座山峰拥有所有权”。

那么地令人尊敬,那么地思维冷静。可是,如果只是这样,世界上的高山传说就不是由他们主演了。也许Jon Krakareur说得对,“攀登珠峰本来就是一种非理性行为”?进一步说,所有这个类别下的极高山的攀登尝试都是非理性的行为?

所以接下来的故事走向也就理所当然了。当Conrad接到消息说斯洛伐克好手并未成功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毫不犹豫, “We are going back!”

幸存者的内疚
Jon Krakauer在书中直面写出了那一年的夏天,由于自己的不作为,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导致了亲密队友哈里斯丧生珠峰的现实。可作为留下来的幸存者的内疚和忧伤,却一直伴随着他,挥之不去。Conrad又何尝不是如此。他还不止一次经历这样的悲伤。 先是在自己生命中扮演着精神导师和攀登伙伴的Mugs在Denali遇难,而后又见证灵魂伙伴一般的攀登伙伴Alex Lowe在喜马拉雅山脉一个看似风拼浪静的早晨瞬间被雪崩吞没。也许真的像Jon说的那样,时光的流逝并不能使那些瞬间淡忘。Jimmy在片中说:“They say the best Alpinists are the ones with the worst memory”。他们见证亲密伙伴的离去,甚至是瞬间消失,什么才能再次将他们支撑?当Conrad登顶梅鲁峰之后,双手在地香甜呼唤着自己精神导师的名字“Yeah Mugs! Got it for ya!”的时候,小小屏幕前的我也忍不住热泪盈眶。也许继续攀登,才是他们这样拥抱高山的人,缓解“幸存者的内疚”的最佳解药。

“因为山在那里”

Meru片头,Jimmy在对Conrad作为自己多年的攀登伙伴和精神导师一般的存在的大神级攀登任务进行开场介绍时就提到说虽然Conrad攀登技巧高超,攀登作品漂亮惊人,可令人惊叹的走入公众视野的缘由却是由于他在攀登珠峰时发现了75年前最后一次踏上珠峰征程却从此神秘消失的英国登山家Goerge Mallory的遗体, 就是那位面对记者无尽的追问,不得不说出“Because it is there!”以打发走记者的Mallory。话出口的当下,可没想到会成为众多登山者的珍藏金句,至理名言。

是啊,因为山就在那里,所以会有那么多情节跌宕起伏,让观众和读者有如身临其境,惊叹人类生理极限和精神勇气竟至如此的登山故事。所以才会在那么多血淋淋的伤亡数字和一次次详尽的“事后诸葛亮”分析报告和经验总结后,还是会有那么一小戳人愿意付出时间,金钱,甚至生命却依然孜孜不倦。

所以为什么攀岩?

《攀登梅鲁峰》宣传记的时候,Jimmy Chin在自己的Instagram账号上分享了一段Jon Krakauer的话,是宣传,也是共勉。

“I think if you're lucky in life, you have something that [you're] passionate about and good at, maybe. You gotta figure out who you are and what you are, and what here to do. And that's a lot harder than it sounds. You don't get to pick what your passion is, it finds you. To not be true to yourself...is the worst of that bad choices." --- Jon Krakauer

So, have your passion found you yet?

20160224

 6 ) 险峰是显圣之地,亦是凝结着人类心灵自我透视和自我超越的奇点和边界隐喻以及神秘结晶

1.这样的影像,可能真的就是关于勇气本身最动人的故事了吧,根本无需修饰,将一切自然展开就行。登山,可能是各种象征着克服困难,坚持,毅力,勇气的话语之源,当直接面对关于登山的影像,这些力量以一种最本源的方式集中体现,无需多言,那种朴素的凝练感和直接感足以震撼人心。 2.有些地方,必须去到才会懂得一些东西。有些地方静默地伫立在那,等待着人激发出他们敬畏的潜能和其他未知的情动,自然诱惑着人去回归与之一体,抛却自身躯体有限之“生”的局限之地,就是人之谓“神圣”降临的地方,梅鲁峰表示这样的地方。 3.可能灵魂深处一定有着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想再如此活一次 4.北面大概是赞助了绝大多数这些顶级的探险者,成功地对我进行了幻象的输出。好吧,但至少,这个品牌是有其离资本商业和贩卖纯粹的幻象最远,离超越最近的某些特质,所以大概是我最喜欢的品牌之一了。 5.穿着北面看完的……

 7 ) 极限攀岩三部曲 | Free Solo 、The Down Wall 、Meru

第一次去法国霞慕尼小镇,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一条小街,用来纪念因爬山而逝去的人,一直在霞慕尼小镇居住的户外向导非常感慨的告诉我,像爬雪山这样的极限运动,生命是命悬一线,所以想做到长寿很难,与我而言冲浪、超百公里越野这些已经是极限运动,实际上从未真正的了解体验过极限运动,也是这次霞慕尼之行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了雪山攀爬、观摩了高山滑雪。但真正看过这三部极限运动的真实纪录片以后内心还是被深深的震撼,这种真实的极限程度远远要大于我之前所看见、所想象。

法国霞慕尼小镇,照片中人为被称为“瑞士机器"的Ueli Steck(1976-2017.04.30)

勃朗峰北部海波2900米的小冰河世纪冰海冰川 mer de glace

如果你想了解极限攀岩的真实记录可以看 Free Solo 保证看到你手心冒冷汗

如果你想了解极限攀岩的真实人生故事可以看 The Dawn Wall 保证你潸然泪下

如果你想了解极限攀登的真正探险可以看 Meru 保证你对探险有新的理解

Free solo获得了今年奥斯卡最佳记录片奖, 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把这三部影片放在一起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Free solo主人公Alex,The down wall 主人公Tommy 在经历了人生不同阶段之后,他们在free solo这部纪录片中相遇,成为良师益友。而Meru的主人公之一正是Free solo的导演Jimmy,三部纪录片的人物通过3部影片交织在一起。

第一部Free solo:这是一部真正的极限攀岩记录片。拍的是美国登山大神 Alex Honnold 单人无保护攀登优山美地的确千米岩壁 El Cap。Free Solo即无保护攀岩,是攀岩运动中最危险、最极限的一种,听起来如同自杀,完全超出正常人对风险的理解。如同登山同伴 Tommy 的比喻,它是一个奥运金牌水平的比赛,但得不到金牌你就会死。连拍电影的人都是几位登山大神。 Alex在这部片说出了自己内心的一句话:生活的目的不是幸福,而是追求和取得成就: Nobodyever achieved anything significant by being happy.

第二部 The Dawn Wall: 这是一部极限攀岩故事片。讲述Tommy 坎坷回转的攀登生涯的故事片。讲述了一个发育迟钝的小孩成长为一个登山天才少年的故事。而之后在 Kyrgystan 被绑架以及被迫杀人逃脱,彻底改变了 Tommy 的性格,也促成了与女友 Beth 的结合。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天荒地老,与Beth 的离婚激发了 Tommy 对攀登 The Dawn Wall 的执念,Tommy 花了6年的时间研究路线,后来找到登山伙伴 Kevin Jorgesen 共同攀登。影片中最让人纠结的地方是 Kevin 在 Pitch 15 的无数失败,在众多媒体的众目睽睽之下,Tommy 不放弃伙伴和 Kevin 的顽强坚韧,也是影片最感人的地方。

第三部 Meru:一段不可思议的攀登路线,一段永恒的攀登师徒友情,Conrad Anker,Jimmy Chin,Renan Ozturk 。片中主人公Jimmy Chin,就是第一部Free Solo的导演,真正的斜杠青年,攀岩家、摄影家、导演,因为他极限攀岩被大众所熟知,他拍摄到众多攀岩者的精彩瞬间。Jimmy是华裔,为人谦和,坚定,理性,在绝境中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修养,而这种东西能激发出来巨大的能量。他们三人只带着友情,一同前往登山界的鱼翅之地,从未有人成功登顶的梅鲁峰,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第一次攀登失败后,Renan遇险,第二次带上伤愈复出的Renan一起重新踏上梅鲁峰的探险,同时Conrad带上已故的自己曾经最亲密的攀岩同伴的期待。友情与探险充分体现在这部纪录片中。

找到人生的成就感

Alex在这Free Solo部片说出了自己内心的一句话:生活的目的不是幸福,而是追求和取得成就。Nobody ever achieved anythingsignificant by being happy.对于这些极限运动的爱好者而言,攀登上最高点才是人生的成就感,这一刻是天堂、地狱和人间的交汇处,正因为如此,只有把挑战自己运动极限作为人生成就感的人,才能成为极限运动的探险家与实践者。无论是真正的极限运动,还是内心的极限运动,我常跟朋友开玩笑说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从业者就是内心的free Solo,找到人生的成就感。

自我探索

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里,无论是外在的挑战极限还是内在的心理极限,总是一些事情推动这种探索不断的进行,就像这些极限运动的界限在哪里,没有人可以回答,自我的极限在哪里,没有人可以回答。

以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成就伟大

普通运动需要健康的身体、坚持训极、掌握核心技巧,而极限运动需要勇气+魄力+专注到放弃一切,就算是这样付出成功的几率也低到可怜。这是非正常人类的非正常探险,拿出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成就了这样的伟大。做任何想要突破自己的事情想要提高成功的概率都需要极限运动者这样的精神。

It wasn't just a climb. It was all consuming.

It wasn't just a draw. It was all life.

Focus and objective, breathe and practice, dream big and do small.

这三部纪录片中用很多时间讲述了亲情、友情、爱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这些对他们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友情出发,为了爱情出发,为了心中的挚爱出发,亲情友情爱情中的爱,给了放弃一切去追逐最大的支持与理解,甚至是放弃生命去冒险。爱是彼此成就,变成更好的我们。

除了情感中的爱,这些极限运动者让我看到了胸襟宽广的大爱,Alex拿出自己收入的三分之一成立基金去帮助更多的人。

Alex与tommy在Free Solo中一起研究攀岩路线

tommy与他的两任妻子

Meru三人组

Jimmy导演夫妇共同拍摄了Free Solo

Tommy与Kevin一起登上黎明墙 打破人类的极限

Meru中Conrad带着已故曾经最亲密伙伴的愿望登顶

写这篇文章之前去攀岩馆体验了一下室内攀岩,在各种装备齐全的条件下,找到平衡对于我来说难度系数之大,没有任何装备,平面岩壁,极度恶劣环境,时间战线超长,极度枯燥的高度专注的情况下,人类的极限就是被这样一群人一次又一次打破,然后告诉我们:永远年轻!永远无极限!

注:图片来源为个人拍摄、网上公开海报、视频截图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飞行的奇迹

 短评

差100m肯放弃的大智大勇。

6分钟前
  • 鸳鸯
  • 还行

我喜欢这部片子,对自然的敬意,对信仰的追逐,随着镜头感受登山者的每一步,还有吉米看似平淡的讲述,遗憾的失败,突然的灾难,登顶的喜悦,有一种“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喜欢这种心态。

9分钟前
  • 鸟倦知还
  • 力荐

登山纪录片里看过的最好的一部。这不是登山片,是心理片。

12分钟前
  • Ying
  • 力荐

是“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的最佳诠释

17分钟前
  • 册烂污 呲牛逼
  • 推荐

Jimmy Chin的父母在文革的时候逃难到美国,作为第二代移民居然没受到父母影响和华人社区的影响成为了professional climber, mountaineer, skier, director and photographer. 在这些行业里很少看到亚裔面孔,第一次看他的纪录片我还当是印第安人。我很好奇他是怎么克服这些阻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21分钟前
  • M
  • 推荐

15年能排到前十的好电影,jimmy美籍华人登山和摄影界的大牛,拍摄水平和品位非常棒非常有天赋。片尾曲大赞。三个登山伙伴,年纪大的传奇人物两个伙伴都死了,和遗孀在一起了;稍弱的滑雪摔破头居然复建完再次攀登;男主答应妈妈不死在她前面,母亲死后更有勇气。二次攀登最后太恐怖了,景色超美

25分钟前
  • Pink city
  • 力荐

当你离顶峰还有100米的时候,放弃比坚持还要难吧。

26分钟前
  • 蓝毛水怪
  • 力荐

非常喜欢导演。他比金城武晚一天生,难怪很帅。说他像西藏人也好,印第安人也好,其实亚洲人只要肤色均匀黝黑,有肌肉没赘肉就是非常帅啊。而且他的眼神清澈干净。

27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这个牛叉,特别是 Jimmy 敲那片花岗岩发出了跟敲纸板箱一样的声音,真的是毛骨悚然的感觉,内心os“这尼玛怎么上啊”

28分钟前
  • 力荐

梅鲁峰风景真是无敌,我是将此片当成风光片看。对于登山壮举,他们的勇气实难让我激动,冒险者的命运也很难让我同情。征服自然只是一句自不量力的口号,让上帝的归属上帝,人类对于上帝的杰作,只需要去欣赏去赞叹。这些冒险者其实也挺自私的,只顾满足自己的愿望,而忘却了自己的责任。

32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电影本身中规中矩,故事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你认为无意义的东西,它就是无意义的。而别人眼中无意义的东西,你觉得有意义,那它便是整个世界。

33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最好的登山者总会有最坏的回忆。” 第一次看真实登山纪录片,而且是登者全程自拍,他们所见即是我们所感。三个疯子,攀登比珠峰还难的梅鲁峰,他们之前无人问顶,经历两次尝试终于登顶,有时候放弃比继续更痛苦,回去比前进更难。“有些事情是无法征服的,但却是迷人的” 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3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If death is what it takes, so be it. 三位主角太过于牛X,震撼之中纪录片剪辑的好坏已经无所谓了。Jimmy遭遇雪崩那次,小时候在别的节目中看过,当时特想知道被埋的滑雪者是死是活,答案在这么多年后偶然找到了

35分钟前
  • 水脉
  • 力荐

登山这项运动可说是充分融汇了酒神与战神精神。意外的是,个人觉得说 I won't come back.这句话时是Jimmy·小胖·陈全片中最帅的时刻。遭遇雪崩被埋那段显得很假...★★★☆

39分钟前
  • solitu/tion
  • 还行

仅剩100M时的放弃是最令人动容的。

44分钟前
  • owen
  • 力荐

最纯粹的梦想和最纯粹的信任

47分钟前
  • zenzenzen
  • 力荐

第一次急流勇退时明明说了不会再回来,然而嘴上说不回身体却很老实,心有不甘势必卷土重来,哪怕是已经死过一次的人,依然是不进棺材心不死,不登梅峰死不瞑。“作死”也是一种活法,而且活的很精彩。登顶的风光无限美,唯有那一刻什么都值了。

51分钟前
  • 爱的镇魂歌
  • 力荐

Meru is a peak in India, not the highest, but one of the hardest to climb. Three top climbers, an old famous one, a middle-aged cameraman, and a young fearless, took this impossible mission to claim Meru. I watched this one in tears and cheers. What about you?

52分钟前
  • 计划不变
  • 力荐

本次电影节最惊喜的遇见。攀岩者每一刻每一步都是生与死的抉择,面对群星之下雪山环抱,对自然怀有最深的敬意,仍执意赌上性命坚韧不拔。这部纪录片有个人化的故事还是其中一位攀登者所拍,感觉更真实更有感情,所以我喜欢这部甚于《珠峰》

55分钟前
  • Mignon松弛地
  • 力荐

珠穆朗玛峰天梯和这个比起来就算菜鸟了吧。

57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