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

综艺大陆2019

主演:董卿,康震,蒙曼,郦波,王立群,杨雨

导演:颜芳

 剧照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 剧照 NO.1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 剧照 NO.2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 剧照 NO.3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 剧照 NO.4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 剧照 NO.5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 剧照 NO.6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 剧照 NO.13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 剧照 NO.14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 剧照 NO.15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 剧照 NO.16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 剧照 NO.17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 剧照 NO.18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 剧照 NO.19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15:08

详细剧情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季播节目。本节目以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题,邀请全国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 2019年《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于2019年2月5日至2月14日在CCTV-1央视综合频道 20点档播出。

 长篇影评

 1 ) 我想说的......

《中国诗词大会 第四季》昨天结束,然而它给我的震撼已无法同日而语(与前几季相比)。

首先是赛制问题。百人团的设定本身就有缺陷,客观上来说不是每个人都能保证“会而对”,主观上掺杂的个人因素更不可预料,何况今年又加入了“搭档团”(呵呵)。而且不时场上选手与百人团的互动更让人有所疑,总觉得有什么藏在水面下……然后加剧这一不合理的点就在出题上了,有人只答一题便已完胜,有人答满六题仍只是苟延(连进一步挑战的机会都没有),诗词本身没什么学习顺序,但无奈的是,小学,初中,高中,必背篇目都在那摆着,真不明白是如何设计的难度。

最后的总决赛更让人恶心,形式没有任何改动,猛一点进去看不出区别。而且缺点完全暴露:获得四期擂主的邓雅文答满六题,后来直接快进了(就这么不给人面子吗?),然后她就被淘汰了,搞得我很难受,这可是四期擂主啊,就这样被淘汰了吗,她的实力都还没机会展现。

然后就是节目的定位问题,我不知道它是在做比赛(前面讨论过了,缺乏比赛的严谨),还是做文化节目(事实上我并没有获得多少营养)。

可能它只是为了让大家喜欢上诗词吧。

ec

 2 )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第一场

1.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片故人心 2.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3.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 (武则天办诗会) 4.蔚然成风 5.在离与回之间读懂人生 6.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7.一岁一枯荣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8.从诗词中获得快乐 获得养分 9.红: 千里莺啼绿映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枝红杏出墙来 应是绿肥红瘦 风掣红旗冻不翻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何须浅碧深红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10.数字+月 二月春风似剪刀 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毕竟西湖六月中 烟花三月下扬州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娉娉袅袅十三馀 豆蔻梢头二月初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可怜九月初三月 七月七日长生殿 八月秋高风怒号 胡天八月即飞雪 11.钟期既遇 奏流水以何惭 12.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13.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14.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15.朝辞白帝彩云间 16.万物含新意 万物生涯是今日 (立春) 17.地险悠悠天险长 吴姬压酒唤客尝 无情最是台城柳 百万雄师过大江 (南京) 18.人生自有诗意

 3 ) 从第三季开始失望

虽然我努力想去关注里面出现的诗词之美,但是每当主席的诗出现,就到了康老师表达政治觉悟的时候了,他说的我们不懂吗?都懂,所以我选择通过低下头玩手机来跳过这一段。然后,比赛机制让我觉得并不是那么地公正有效,尤其是第一轮的个人挑战赛,这里的有效指的是可以尽可能通过选手的实力分出高下。第一轮的个人挑战赛有太多不确定因素了,后边的飞花令和攻擂赛基本只看实力,但是这个个人挑战赛必须要实力和运气兼备,缺一个都不行,实力是你自己首先要知道答案,运气是别人有多少不知道答案,有些有实力的选手如果刚好运气不好就会在第一轮被刷下去,而且它总给我一种有内幕的感觉,可能是我想多了,比如第一期的那个外国人大卫,像“潮平两岸阔”这句诗100个人里边有52个人答错??还有“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诗谁没听过?结果有60个人不知道?还有第二期的朱彤,一局下来轻轻松松188分,每一题都有四五十个人不会,但是后边上场的翁馨,明明也是实力很强的一个选手,她跟朱彤一样都是少有的答到了第六题的人,而且她们题目的难度差不多,然而在我的印象中翁馨的分数连100都没有,每一题答错的人数只有十来个,有一题好像三十多个,还有一题直接个位数了,这也就是说,即使翁馨答对所有的题,那她也会被淘汰。这种通过别人答错的数量来计分的方式对一些选手真的太不公平了,第四期的程丝语是第一个通过横扫千军自救成功的人,也是一位答对六道题的人,可见其实力之强,但是她运气不好,得的分就是没有前一个人高。还有第四期那个被卡掉的小朋友,也是答对了六道题,结果分数连100都没有,跟177分差距也太大了吧,怎么赶超啊???我看着真的替这些选手感到无奈,明明都是答对六道题的人,明明不是自己的实力问题,可是就是要面对被淘汰的命运。

综上两点,让我看得很不爽,只有飞花令以及后边的攻擂赛才完全能够体现出选手的实力,第一局的个人挑战赛真的很不科学(个人意见)。

另外,我希望诗词大会不要为了政治正确就变成煽情大会,第四期为了煽情把人家小朋友的比赛都给卡掉了是几个意思??人家好歹答对了六道题吧。

 4 ) 希望节目组能够初心不改

诗词大会第四季昨天已经顺利收官了,说实话,作为一个从第一季追到现在的人不免有些失望:

首先,煽情故事越来越多,节目时间要维持在一小时四十分钟左右,加了这些煽情故事,势必会剪掉一些选手的答题过程,但我们是来看诗词,又不是来听故事的,这就很没有必要了。

然后是个人追逐赛的规则,总感觉这样好像对选手的实力要求不是很高,运气占很大一部分,真正体现水平的是后面飞花令和擂主争霸赛,黑幕内幕不去管它,就是单纯觉得这样对一些选手有些不公平。

接着是点评嘉宾,讲解得都还行,看有人说没必要每句都讲解,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然要点评嘉宾来干嘛,就是有时候容易讲着讲着跑偏了。

再是题目,难易程度其实还可以,唐诗、宋词占的比总比较大,其他朝代的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范围有些窄,还有为了政治正确,主席的诗词出现频率很高,任何东西带有政治色彩就变味了,更何况主席的诗词写得并没有说得那么好。

最后希望节目组能够提高完善,初心不改,比起那些毫无营养的综艺节目,我很是很喜欢看诗词大会的,会一直追下去的。

 5 ) 诗词大会冠军陈更:工科博士的十四次登场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冠军陈更。节目组供图

2月14日晚,陈更站在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决赛的选手台前,两根麻花辫,一身蓝色民国装,表情平静,此刻已到冠亚军之争。

“请听题,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种植物。”主持人念题:“一,刘禹锡说它‘晚来风起花如雪’。”

语音刚落,其余三条线索尚未念出,陈更便抬起右手,按了抢答器:“柳树。”

掌声响起,陈更夺冠。

过去四年里,这位北大博士生、研究机器人的工科姑娘,连续四次参加诗词大会,十四次站上主舞台,终于在第四季拿到了冠军。

有人感慨“天道酬勤”,有人称赞“实至名归”,但对陈更而言,诗词的路,才刚刚起步。

“陈更,可以了”

陈更老家位于咸阳的村子里,红色砖房,农家土炕,门口是笔直的水泥路,大片麦田在道路两旁铺展而去,夜晚,月光透过冬春的雾霭洒下来,洒在北国正月尚未散去的糕点味和犬吠声中。

决赛之夜,陈更回来了。家人们都聚在咸阳老屋十几平米的房间里,叔婶提着水果,弟弟妹妹抱着零食。节目早在去年12月就录完了,家人按捺不住,问陈更战况如何,对方只是笑,不肯“剧透”。

当晚,大家只知道陈更会登场,却不知道比赛结果。陈更想的是,“希望他们能享受看比赛的过程。”

电视摆在墙根,屏幕不大,牡丹形状的舞台灯光亮起,节目开始了。陈更第三个出场,站在舞台正中,和其他三位选手争夺攻擂资格。四季诗词大会,成绩突出者可以上台攻擂,到决赛的冠亚军争夺战,已经是陈更的第十四次登场了。

屏幕外的陈更坐在老屋门口的椅子上,和台上不一样。她没有化妆,穿了一件灰黑格子羽绒服,长发随意地绑在脑后,“邻家女孩”模样。

起初,家人们嗑着瓜子,欢快地讨论嘉宾的年纪、选手的妆容,时不时冒出一句“这娃厉害,能拿冠军”“哎呀,这个题难嘞”。

慢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舞台上的陈更离金字塔顶端也越来越近,家人把零食放回桌上,紧盯着电视看。

决胜环节,擂主孙晓婧上台,站到陈更身侧,总冠军的奖杯就放在二人中间。主持人董卿笑着说:“它近在咫尺,它唾手可得。”

陈更的妈妈嘟囔:“哪有那么简单。”爸爸摸了摸额头:“紧张啊。”陈更抱着电脑在一旁做自己的事,眯着眼睛笑了一会儿,没说话。

冠亚争夺赛不算漫长,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陈更以5:2的成绩取胜。

“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已经产生了,她就是——陈更。”董卿宣布比赛结果,左手所指的方向,陈更微笑着鞠躬。

陈更获得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冠军。

直到电视中几位嘉宾一起上台,给冠军颁奖,电视外的陈更才去隔壁房间的行李箱中,把奖杯拿出来,递给家人看。奶奶眼眶有点湿润,小叔在一边笑:“够低调的。”

水晶奖杯很大,印着“中国诗词大会”字样,在家人手中传看了一番,最后落到陈更父亲手中,他把奖杯抱在胸前,招呼爱人帮忙拍照。

80岁的爷爷坐在离电视最近的地方,一直没说话,直到孙女拿到了冠军,才慢悠悠摘下眼镜,满意地说了句:“陈更,可以了。”

左岸与右岸

陈更第一次出现在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是——2016年2月,《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她的身份是研究智能机器人的北大力学系博士生。

在比赛前的自我介绍中,她说:“我爱我的机器人生涯,它是我理性现实的左岸;我也爱我诗情画意的诗词世界,它是我柔软感性的右岸。”

2月13日,农历大年初九,陈更坐在老屋的炕上码字。电脑里装着机器人研究的资料和数据,也装着和古典诗词有关的读书笔记和散文。

炕头放着一叠书,《浮生一日》、《中庸证释》、《二十四诗品导读》,不一而足。这些是她从北大图书馆借来的,装在行李箱里,一路从华北拉到了关中。

陈更假期带回的书。新京报记者王双兴摄

父母住在城里的居民楼,但每年寒暑假,陈更回到咸阳老家,都和爷爷奶奶住在村子里。她喜欢农村,有星空,有鸟鸣,有土地;也喜欢村子里慢悠悠的节奏,像冬日晴空中偶尔路过的云,不慌不忙,适合读诗。

1992年,陈更出生在咸阳。和咸阳的许多家庭一样,陈家也重视教育、崇尚读书。老家西侧的房间里,至今还保留着两个古旧的书架,上面塞满旧书、旧课本和旧杂志,那些是陈更父亲和叔叔用过的,被爷爷保存了起来。陈更小时候,没有书看了就跑去架子上翻,看80年代的流行小说,看旧课本上的故事,也看《知音》和《故事会》一类的杂志,对文字的痴迷在那时生了根。

不过,中学文理分科时,陈更选择了理科。她家境一般,觉得理科意味着可以有一技傍身,意味着更广阔的就业面。

高考后,陈更被同济大学录取,读自动化专业。那里有很多的河流,大片的草地,养着孔雀和天鹅,很快唤醒了陈更的文艺细胞,她选修了声乐课、电影鉴赏课,还喜欢上了张枣的现代诗,几年后回望,还会感慨:“我目前想到那些生命中美好的初遇,很多是在同济。”

古典诗词的启蒙,从21岁开始。那一年,陈更保送北大直博,专业是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研究方向是智能康复机器人的控制器设计。每天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里度过,读文献,做模型,推公式,处理数据。

“当时换了一个环境,生活出现暂时的断层,独处的时间变长,当外界都全部陌生了的时候,人可能会更容易审视自己。”陈更说。她喜欢上了燕园,图书馆有长长的走廊、大大的落地窗,松林有宗璞喜欢的紫藤,朗润园有季羡林种下的季荷。她很少逛街,也从不追剧,闲暇时间全都用来看书。

“书荒”的时候,偶然读到《蒋勋说唐诗》,“发现诗词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晦涩,而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很多妙趣。”就这么被领进了门,然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越读越多。

在第一季节目播出后不久,央视邀请陈更回顾诗词大会,镜头前,她说:“我们在日常必需的东西之外,还要有一点儿无用的东西和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赏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诗词就是我们不求解渴的酒,不求饱的点心。”

那天,她引用了陶弘景的诗表达这种心情:问我何所有,山中唯白云。只堪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陈更在北大。受访者供图

拾贝壳的人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大家好我是陈更,我又回来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梳着麻花辫、穿着民国装的陈更再次站在舞台上。

随着出现的次数增加,陈更的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微博粉丝数越来越多,到第四季夺冠后已经突破了10万;她有了自己的粉丝群,大家平日里聊诗歌、聊家长里短;很多人发私信给她,有的分享最近读到的诗词,有的表达对诗词的喜欢,也有的说,自己重新燃起了对诗词的热情。

90后姑娘李田(化名)从第一季开始,就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五个人一起看诗词大会。一家人都是陈更的“铁粉”,陈更攻擂成功时,大家跟着高兴;陈更失误给对手送了分,大家跟着着急;陈更换了发型或是衣服,大家在电视前讨论;陈更拿下了第四季的冠军,大家又兴致冲冲地回味起她在场上的表现。

李田外婆深受诗词大会的影响,退休前,老人曾是一位数学老师,很少接触语文,看到儿女们“追星”后,慢慢爱上了古典诗词,每天晚上拿着本子看电视,把节目里提到的诗句全都抄下来;那段时间她刚刚学会用智能手机,还特意买了诗词网课,每周学习一首诗,到现在足足四年了。

这些年里,陈更还收到过许多纸质的来信,大部分人寄来了自己写的诗词,希望作品被嘉宾和董卿看到。

印象最深的一封,来自一个村庄,寄到了北大,信封里塞了一沓纸。

信里写:“认识你是在监狱……节目不是直播的,每天下午五点守在电视机前,成了习惯,也成了精神支柱,更被诗词的魅力所折服……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生的我又一次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我能感觉到自己的那份自卑感。知耻而后勇成了唯一选择……交你这个笔友,不是因为你的美丽、学历,或者身在名校,而是因为你的出现,就像黑暗中的一盏灯。”

陈更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成为别人生命中的“灯”。过去,在她看来,诗词常常变成高考的填空题,或是卖弄文字的技巧,但是那封信让她知道真的有人相信诗词的力量;也真的有人因为诗词,开始新的人生。

陈更在新书签售现场。受访者供图

陈更回忆起这件事,在自己的书中写:突然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跑到海边玩耍的小孩,贪心地捡拾了许多美丽的贝壳,没想到玩得尽兴之余,欢笑声竟然传得这么远,传到别人的心里,使人对这海洋也有了神往。

她逐渐有了传播诗词的使命感。“尤其是在获得了很多掌声、鲜花、赞誉和支持以后,觉得应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2016年起,陈更坚持每天出现在粉丝群里,以语音的形式分享一首诗;2017年,她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几生修得到梅花》,用通俗的语言解读传统诗词;2018年底,她注册了抖音账号,在15秒的时间里构建场景,读诗、说诗,讲述诗词背后的故事……

“我很努力地想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诗词),先知道它,然后进来看一看,如果不喜欢,你再退出去;如果喜欢,就多读一点。”陈更说,“如果一个人爱诗词,他一定不会变坏,不会变成陕西绥德县杀了十几个中学生的人,不会变成强奸抢劫女乘客的顺风车司机,他会有基本的人的品德。因为诗词在传播人性的悲悯和善良,一个人感知到世界的美与善,柔软与细腻,会更爱这个世界,会没有那么尖锐,没那么多戾气。”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四次参赛,四次告别,陈更说,有种“狂欢散场的感觉”,离开舞台,回到庸常的生活中,人们行色匆匆,做着和诗词无关的事;但诗词产生的联结,让陈更有了新的朋友圈和另一个世界。

陈更参加第四季诗词大会。

在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决赛现场,高铁线路工马浩然唱了一首《鸿雁》,分别的时刻越来越近,胖乎乎的男孩子有些哽咽,他说:“今天来的时候,我们坐了最后一次大巴车,以后我们就要分别了……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因为有了诗词,我们联系到了一起,所以我们的情结是不变的,也是不断的。”

镜头转向其他选手,不少人掉了眼泪。

主持人董卿说:“大雁是候鸟,我们也可以把诗词大会看作一种召唤,就像一个节令一样,每年都会有这样一个季节,我们从四面八方回到这里,相互取暖,相互过冬,相互拥有最诚挚的问候和祝福。”

在参加诗词大会以前,陈更没有加入过任何诗词社团,她忙碌在工科生的实验中,诗词像是另一个隐秘世界。而如今,诗词大会让她有了一个全新的朋友圈,听说一句有关诗词但自己不认可的观点,“会冲动地想赶紧找个人求证和分享自己的看法”;朋友们还会互相分享课程的资源,在比赛前,选手们也会做彻夜的交流……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选手陈珏如全程看完了第四季的比赛,她说:“陈更无疑是最亮眼的,不管什么时候始终保持自己的语速,不疾不徐,娓娓道来,是真正的享受诗词,享受比赛。”

在第三季节目录制时,因为年龄相仿、爱好相近,陈珏如和陈更成了要好的朋友。分别后的一年时间里,两个人一直保持联系,聊科研的压力、未来的规划,也聊共同喜爱的诗词,“这是我们在忙碌的现实生活中超脱出来,保持诗与远方的方式。”

由诗词萌生出的情感联结,不仅存在于选手之间,还将陈更与古人牵绊到一起,获得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回到现实世界,又拥有了新的关于爱的视角。

以前,提及“最喜欢的诗词”,陈更会想到“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想到“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她说,年少的时候,会喜欢那些漂亮的描写,精致的对仗,或是磅礴大气的排比句。但诗词读久了,越来越偏爱“悠远的感觉”。

她在许多场合提到,最喜欢的诗词之一是杜甫的《梦李白(其二)》,陈更挥舞着手臂描述其中的意境: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那可是风华正茂的,仰天大笑出门去、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妄诗人,竟然像老头一样抬起头来挠挠后脑勺,而且头上的头发都白了。

“你凝望着他的背影,没有交流,也不需要他知道,从中咂摸出很复杂很丰厚的人生意味来。”陈更说。

她想起了儿时的一个场景——

夏天的傍晚,父亲带陈更外出散步。那时候城里还没有像样的公园,咸阳湖周围也没有建设完毕,他们停在渭河大桥上乘凉,路上车来车往,桥下是渭水,陈更坐在地上玩,父亲则在几米外沉默着。

有车经过的时候,桥面震动,陈更无意识地抬起头看父亲,他背影很瘦,眯着眼睛,不知道在看向哪里。

许多年后,陈更看到“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突然想起了曾经辍学到纺织厂工作的父亲,想起他或许有过的热血沸腾的理想,好像一瞬间,理解了父亲。

曾经,在网上,有人发帖问:小时候背那么多诗有什么用?

陈更很喜欢其中一个网友的回复,对方写道:所有童年生吞硬嚼下去的古诗词们,都已经携带着作者创作时那一刻的情深,在我们此后漫长的一生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文|新京报记者王双兴 编辑 | 陈晓舒校对 |陆爱英

关注公众号:剥洋葱people(boyangcongpeople)

后台回复“雷海为”,可阅读第三季诗词大会冠军,外卖小哥雷海为的故事。

海为就是《天龙八部》里那种扫地僧。他根本就不管江湖中的事,但是他一旦出手,就会震惊整个江湖。

 6 ) 吐槽赛制

看过全部四季,这一季也完完整整的追完了。非常不喜欢这一季

第一,第一轮选手挑战赛的赛制太糟糕了,第一二季就有端倪,随着选手的实力增长和越来越糟糕的题目设置完完全全暴露了。选手的得分是百人团答错的人数,这一赛制的不确定性太大了,有不少选手明明实力很强,答对了六题,却因为抽到的题目太简单失去了进入下一轮比赛的机会——如果他/她能答对更难的题目呢?唯二能通过“横扫千军”自救的程丝雨,最后的冠军陈更,四期擂主邓雅文,全部都是实力超群的选手,却因为这个随机的不公平的赛制被淘汰过。

第二个要吐槽的是自救的赛制。本来应该是很好的,给有实力的选手第二次机会,但是你画我猜出口成诗横扫千军这三种方法难度差异之大令我差异。飞花令这么难的比赛需要连挑十二人,而你画我猜这种送分题只需完成三题,还有180秒的超长时间!题目的难度也可以从成功自救的选手人数看出来——完成横扫千军的十期节目中只有两人,而抽到你画我猜的机会都自救成功了。这还能叫自救吗?这简直是运气比赛

 7 ) 过年时期和家人一起battle 诗词

1.这个节目一开播,必定全家老少(除1岁小不点不感兴趣)齐上阵,看谁答得快,答得准。2.这一季的看图部分是康震老师负责的国画,不再是沙画了,略有点慢,感觉给选手多了一些思考时间。3.仍然最爱飞花令,可以听到很多很少接触的优美的诗句。4.知识竞赛类节目都有一个通病,随着季数越来越多,选手会为了迎合节目赛制有针对性地去培训自己的诗词储备、反应能力,而没有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本能。这一季好几个选手在这一点上特别明显,没有了那种“天然感”,就是好像一个人不是真的喜欢诗词而去记忆,纯粹为了记忆而记忆。当然,有的选手说一句诗词的时候,会看的出来他(她)的“灵光一闪”,也听得出他念诗时候的感情,

 短评

还是那句话,央视爸爸守住了中国综艺的底线

4分钟前
  • 矮脚马王子
  • 推荐

最爱看的是飞花令,特别过瘾,最喜欢小姑娘邓雅文。以及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康老师怎么总是看向董卿呢哈哈哈?看完又想拿本唐诗宋词熏陶一下本人文盲的内心了😂😂

8分钟前
  • 微喵的兔姑娘
  • 推荐

我膨胀了,觉得可以去参加百人团了2333

9分钟前
  • 狐狸先生的货车
  • 力荐

这是一档适合过年合家老小集体装作文化家庭的好节目

12分钟前
  • 白字
  • 力荐

“超级飞花令”真棒。看到小姐姐说不出「数字+月」的时候,超想提醒她“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6分钟前
  • 是hollow啊
  • 推荐

陈更,终于,赢了!差点哭出来……从第二季开始就呼吁希望陈更赢!屡败屡战,终于扬眉吐气!比自己赢都更高兴!开心!

18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中国诗词大会中诗词类别:唐诗+宋词+毛泽东。神特么一个人抵一个朝代。

23分钟前
  • PHY
  • 还行

毛泽东诗词那么多真的有必要吗?明明值得五星的节目…可惜啊!还请什么杨雨康正蒙曼郦波呢?直接请毛泽东研究专家来岂不是更好……第七期的小妹妹,你没答上来真的不怪你,不是你的问题

28分钟前
  • 出云
  • 还行

摒除掉那些过度强调的主旋律和正能量,可以学到知识,可以找到与古人的共鸣,可以感受诗词的美好与浪漫,可以找到与父亲交流的共同话题,对我来说挺好的。ps.更加确认李商隐和《锦瑟》是我的最爱。

30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了解一些诗词也是好的。

33分钟前
  • 顾盼
  • 推荐

看到陈更还在莫名安心^_^

35分钟前
  • ycladd
  • 力荐

还记得去年是周播,今年恢复春节期间播出。真的是非常精彩的节目了,诗词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今年节目增加了更多趣味环节,在娱乐的同时品味诗词涨知识,音乐和舞美也不错,完美。

36分钟前
  • 清澈
  • 推荐

为了政治正确,每集都那么多毛爷爷的词,真的好嘛

41分钟前
  • 冷清翛
  • 还行

能不能别让康震上场了?一拿到讲话的机会就滔滔不绝越展开越长,离题万里。

42分钟前
  • 海洋
  • 较差

CCTV-1能不能留下选手小姐姐的联系方式?

45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题太简单(除了飞花令,基本没难度),而且老毛诗实在太多了,有点也就合适了,每套题都有,烦不烦啊,讲真,真的不太合适,文学史上真到不了那地位。本来题就少,还这样。

48分钟前
  • cora
  • 还行

董卿主持的真的很好,选手们都太厉害了,感觉自己就是文盲。飞花令,现在又有了超级飞花令,还有看画识句,每个环节都好有意思,虽然自己不懂,但是似乎看看也能沾点文化气息……

52分钟前
  • 阡陌stars
  • 力荐

陈更能不能好好读理工博士放诗词一条生路?

54分钟前
  • 天腐之国🌈
  • 还行

呜呜看到王立群老师好老了难过😔

55分钟前
  • 瓦达西瓦
  • 推荐

始终喜好古诗词,古典韵味。看过才发现董卿人好看,还是才女,蛮欣赏她。嘉宾请得也好,康老师喜欢说诗词出处,作品当时所处的环境,或八卦一些诗词作者的奇闻轶事。

56分钟前
  • 快乐人生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