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皮

悬疑片中国大陆2020

主演:安然,黄铄,鲍起静,陈瑾,张研和,孔雁

导演:邱玉洁

播放地址

 剧照

夺皮 剧照 NO.1夺皮 剧照 NO.2夺皮 剧照 NO.3夺皮 剧照 NO.4夺皮 剧照 NO.5夺皮 剧照 NO.6夺皮 剧照 NO.13夺皮 剧照 NO.14夺皮 剧照 NO.15夺皮 剧照 NO.16夺皮 剧照 NO.17夺皮 剧照 NO.18夺皮 剧照 NO.19夺皮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09 20:12

详细剧情

钟童卉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平面模特,幼年时曾目睹母亲自杀,从此噩梦缠身。某天工作间隙,童卉接到了一封神秘的葬礼邀请信,死者是童卉的富豪姨妈。童卉来到了姨妈的偏僻豪宅,认识了隔壁温文尔雅的方太太,还结识了同来参加葬礼的帅哥李百乐。与此同时,母亲自杀时的场景又在童卉的噩梦中出现,更可怕的是,卧室的浴缸里渗出了血水。童卉随李百乐悄悄调查,看到姨妈的房间像是仍有人住。童卉的疑惑日渐增多,唯有李百乐的陪伴是她唯一的安慰。某日两人散步时却路遇一对歹徒,歹徒骂李百乐忘恩负义,改名换姓做起小白脸。当歹徒将李百乐的戒指抢走时,李百乐顿时像是换了一个人,他的眼神里露出惊恐和无奈,嘴里蹦出一个词:救我!

 长篇影评

 1 ) 妈妈再爱我一次

看到几篇评论在讨论心理阴影,我也想说几句。 心理学上有一个关于精神分裂的理论,叫做“双重束缚”,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葛雷格里. 贝特森提出来的,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两难境地。 如果一位妈妈以非常狰狞可怕的面孔告诉自己的孩子:妈妈好爱你哦。 或者,一位妈妈非常慈爱地告诉自己的孩子:妈妈要杀了你。 想想看这两个画面有多么惊悚! 这都是绝对会把孩子推向精神分裂的情景。 作为每个人最初的心灵港湾,妈妈的形象保持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才能在安全感中成长,妈妈的形象一旦分裂,孩子就会陷入错乱。 影片开始,妈妈先是亲密地给女儿讲了睡前故事并且亲吻女儿,下一秒就在浴缸里割腕自杀了,看到这个画面的小童卉,没有尖叫逃跑,而是乖巧地给浴缸里的妈妈盖上了毯子,我在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立即意识到了作者的野心!这个盖毯子的动作是在描绘一种心理紊乱的状态,童卉在这里就已经病了。 整部影片的核心其实是在观察女主童卉的心理困境。她的所有行为都建立在这种困境之上,夺舍夺皮等等都只是外部包装。 当童卉收到葬礼邀请,明明有不祥预感,但因为姨妈和妈妈的特殊关系,她还是选择前去,因为她冥冥之中感受到此行可能会解开妈妈的自杀之谜,到了恐怖豪宅,她先后遇到阴森的管家、温柔的帅哥、隔壁的和蔼老太太,这些人之所以都能某种程度骗取她的信任,是因为每个人都和妈妈一样,似乎有分裂的两幅面孔,所以她始终在心理困境里打转,几乎她的每一个决定都和她的心理感受和危机直觉是背离的,明明知道该跑,却一直逗留,甚至还去关怀别人、救别人,就像她小时候,明明已经被妈妈自杀的画面刺激到了,但是却平静地给妈妈盖上毯子。 所以,童卉给自杀的妈妈盖上毯子,这个动作是一把钥匙,可以理解童卉的精神状态,她眼中的世界是善恶模糊的,她的心理和行为是背离的。 这种状态的终结点是当她看到床下的法阵后决定逃跑,但却没有足够的勇气,这时她翻出了枕头底下的吊坠,吊坠里是妈妈的照片,妈妈既是她的恐惧之源,也是她的力量之源。直到这时,妈妈的形象终于再度统一,可怕的妈妈,慈爱的妈妈,合二为一,成为妈妈。 女主不是常规恐怖片中的无脑作死女主,她是被自己的心理困境给困住了,所以受到了重重考验。

 2 ) 多次获奖的《夺皮》将开启尖叫模式 ,张研和诡异管家挑战你勇气

由知名青年编剧邱玉洁执导,老戏骨鲍起静和陈瑾特别出演,张研和、安然、熊能等实力演员主演的惊悚悬疑电影《夺皮》将于1月20日登陆爱奇艺电影频道开播。电影讲述了因母亲自杀导致童年阴影的平面模特童卉,突然接到富豪姨妈的葬礼邀请函,童卉来到姨妈豪宅后发生了一段段诡异的故事。

剧中,实力演员张研和饰演豪宅管家老赵,人物角色自带诡异气场,张研和更是凭借多年的荧屏经验与扎实的话剧基础,赋予了角色更难以捉摸的气质,悬疑与惊悚指数直线飙升,为扑朔迷离的剧情再加迷雾。

国际电影节多次盖章认可《夺皮》,演员群像飙戏放大极致恐惧

当下的惊悚片市场,在以牛鬼蛇神、魑魅魍魉、美女画皮为噱头博取眼球,其实注水严重的大环境中,《夺皮》算得上是一股清流。在之前参加的各大国际类型片电影节上,《夺皮》入围了多项大奖大名单,其中包括第二十八届英国奇切斯特国际电影节、第五届美国好莱坞恐怖电影节并获得最佳外语片奖、第六届西班牙塔雷加奇幻电影节、第四届美国波特兰惊悚电影节。

这样一部被众多国际电影节盖章认可的作品,显然有它的可取之处。从曝光的预告片中可以看到,该影片虽然与《京城81号》年代不同,但在气氛烘托与叙事上颇为相似,精美的画面之下,实则隐藏着让人汗毛颤栗的惊天阴谋。最为精彩的则是这群戏骨精彩的演绎,将角色各怀鬼胎的明暗操作掩藏的天衣无缝,将未知即最大的恐惧放大到极致。

管家在观众内心缓存的“差评”形象,张研和正邪难辨一句话细思极恐

在所有的笑脸与冷漠中,有这样一位角色,从古装剧或到民国剧中普遍存在,当观众谈及这样的角色时,总会产生莫名的恐惧,他就是——管家。从功能上来说,管家存在的意义在影视剧中有着更戏剧化的效果,除了基本的维持家庭正常运转之外,亦负责帮助家主处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宜。

《夺皮》中,一向以拿捏人物内心戏十分到位的张研和,就饰演了这样一位管家,而且是女主角姨妈豪宅的老管家。当然,在根据剧情的揣测下不能定位角色的正邪,但通过预告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管家有点冷。阴森恐怖的豪宅,他一身西装站在童卉身后,像个机器人一样阐述着他与姨妈之间的关系。一句“我跟了你姨妈几十年了,你们对我来说,就是同一个人”,这样的话语在表面上看,是对家主思念的情感迁移。但联系到片名《夺皮》,却让人细思极恐。

而在预告中,也可以看到管家在草丛中病态的行走方式,手指在做着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疑云密布,这位管家让紧张的氛围达到了“满弓”状态,着实是吊足了观众胃口,他到底是何居心?是好是坏还待观众挖掘。

多年磨炼演技已堪完美,张研和自曝“借鉴”让自己走入误区

其实,很多演员很难把握好类似角色的“内心度”,冷与热之间,过冷则生硬,过热则形成了角色的脸谱化印象。在如今观众大幅提高的审美之上,特别是对于惊悚悬疑片,脸谱化的人物塑造显然是对观众智商的不尊重。所以,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就要看演员的基本功了。

作为一名多年在镜头下与话剧舞台中磨炼的演员,张研和在角色内心方面的把握还是很优秀的。他曾在多部经典影视剧中都有着精彩表现,比如《征服》中的宋武,《一个女人的史诗》中的胡明山,《愤怒的摄影师》中的平民英雄吴君陶等等,用角色的精彩呈现搭建起了观众喜爱的基石。

对于此次在《夺皮》中出演这样一位管家,张研和在开始也不太确定自己能否Hold住。为此,他参考了很多影视剧中类似人物形象,但后来发现,这样做的目的反倒让自己对角色的印象更加模糊,后来不得不强行剥离了这些印记,投入到《夺皮》剧本中深度揣摩每一个角色的内心、目的,进而联系到自己饰演的管家身上,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出了不同感觉的管家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日常中性格开朗,擅长于沙雕逗比的张研和而言,这一次出演管家也是一次挑战,也可以让喜爱他的观众发掘出他“阴暗”的一面,这样的华丽转身,打碎了他一贯以正面或老实人形象出现在作品中的标签化印象,对于观众而言也是一种惊喜,也希望这样优秀的演员能够为大家带来更多的作品、更广域的人物形象。《夺皮》管家张研和即将上线,你准备好尖叫了吗?

 3 ) 5星的潜质,1星的演绎

恐怖片,即是把人放置在一个极端的环境下,在声音、画面、情节的刺激下,情感上产生恐惧、刺激、温情的影片。通过展现人性的恶,来烘托及弘扬人性的善。

这部影片卖点有3:老戏骨、国际电影节盖章、换魂设定。

所以,爱奇艺的广告位刻意放大鲍起静陈瑾两位老戏骨的海报,就吸引了一波像我这样本来对恐怖片兴趣不大但因为是老戏骨主演的国产影片,还是用了一个小时把它看完了。

老戏骨的演绎很不错,鲍起静饰演的老太太一脸慈祥,说话温柔(又一位香港老演员,不过普通话不错),不露声色稳定女主,然后让管家和李百乐进去那段最出彩。从始至终一脸慈祥的坏人,有点意思。而陈瑾,在女主醒来发现自己被关在一个密闭空间后震惊、想要逃离的状态,陈瑾演绎得十分到位,她的神色正是女主或者说那个演员的样子(好惨,女主在豆瓣查无此人……)。

纵观国产小成本网络电影,千篇一律的女色、恐怖、抄袭撞梗,基本没有看的价值。但是这部电影不一样哦!这部片子可是入围了很多国际大奖的名单哦!什么第二十八届英国奇切斯特国际电影节、第五届美国好莱坞恐怖电影节并获得最佳外语片奖、第六届西班牙塔雷加奇幻电影节、第四届美国波特兰惊悚电影节。听起来也是蛮唬人。究竟怎么样呢?看完只想感叹,究竟是这些电影节收钱了还是没恐怖片送审了,这样的电影也能得奖。

先不说这个“老太太通过某种迷信手段和女孩互换身体”的设定,某泰国电影十年前早就用过了,就说女主和妈妈、妈妈和姨妈之间的感情叙事也太水了吧。

女主妈妈为什么要给女儿讲鬼故事?甚至在女儿睡着后在自家浴缸自杀?完了还怪女儿,不要嫌弃妈妈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因为你记住的我就是这个样子?迷惑。

完了还一次次以苍白诡异的形象屡次出现在女儿的梦里、镜子里,吓得女儿一哆嗦。

何必为了恐怖而恐怖,哪有母亲这样对女儿的呢?所以,就这点来讲,这个剧就十分不合理。

既然是讲人性,管家、老太太、李百乐、姨妈就都坏得纯粹,坏得彻底,他们完全就是脸谱化的工具人。完全是为了引出女主和母亲的感情戏,昭示亲情之伟大而存在的。

母爱的伟大,这部影片是怎么体现的呢?第一次是母亲暗示女儿,不要告诉李百乐她心里的恐惧,他在使诈。第二次是母亲明示女儿,他们就是要用你的恐惧击垮你,然后用你的皮囊,所以你要克服恐惧,保持清醒,才能回去正常生活。

毕竟母爱的伟大,没有人会诟病,一点点温暖就能让很多人不忍心骂这部电影烂。可是与前面无时无刻不希望女儿快点离开这个美丽的世界的行为,这些爱来得完全就不合情理。所以前后情节导致这个母亲的形象是分裂的。

至于女主,完全就是一个工具人,还是演技不好那种,被其他人和情节推着往前走,没有自己的意识。感受一下,她在车里发现管家不对劲、发现浴缸有血、看到一堆鸡被杀、看到朋友发给她有关管家下咒的视频时的表情……嗯,一脸淡然,甚至还有点小兴奋。

算了,不说也罢。

当然,这个影片也并非一无是处。除了两位老戏骨,最出彩的应该是管家,也许他才是主角?

儒雅的长相和气质,不苟言笑的管家身份,很适合这种暗黑系的大恶人。每一个眼神,都看得到演技,虽然都是用眼神压制对方,给人恐怖的感觉,但又都有所区别。影片中几个不靠声音、调色、表情而传达恐惧的片段,基本都在他那里——例如,李百乐摘下戒指时,他面不改色、手上繁复的动作,以及快速接近目标时的表演,呈现出一种极度病态的恐怖感。

很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不过这个演员似乎在豆瓣也是查无此人?

最后,看了一下导演是邱玉洁,之前导演过《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嗯,看过,还是在电影院看的,影片讲了什么不知道,只记得看了一半差点被晃来晃去的镜头晃吐,没有好感。现有的两部影片,个个故弄玄虚,装腔作势。所以这位导演,看来往后得绕道走了……

 4 ) 潜力与成色之争

女导演把自己对创伤和恐惧的认识包裹在一个恐怖类型片里来表达,格局首先很大器,为了争取观众做了一些妥协,片子里有些夹生的吓人镜头比较尴尬,但更为亮眼的是对人物的独特设计,是情欲戏、闪回、梦境的灵动穿插,没有低端刻板的吓人桥段,没有迂腐封建的爱情观,而是在讲一个女孩的创伤。 片子在国外好几个具有含金量的电影节拿奖,国内观众吐槽片子抄袭了逃出绝命镇和万能钥匙,因为都有夺皮的情节,电影节评审不至于没看过那两部片子,他们看到了《夺皮》的原创性和独特气质。 国内观众还吐槽预算低、制作差、女主丑,这些都是硬伤。 但是吐槽故事过于简单,演员太少,这些必须得到平反。你以为这个故事简单,但越简单的故事要讲好其实越难,大部分国产恐怖片都是硬填一堆逻辑不通的情节,最后用做梦和发疯来圆,夺皮没有,故事确实很简单,就是有童年创伤的女孩因为一场葬礼又必须重回自己的创伤情境中去和解疗愈,人物也很少,但是每一个人物都有明确的功能,而且很有特点,管家躲在黑暗角落做法念咒,邻居老太太用慈爱面目隐藏同谋身份,小鲜肉光着膀子撩妹,问你在害怕什么,这些都是魂穿级别的人物设计,非常精彩,几个演员完全撑起了一台戏。 而且编剧大胆动用了解读空间很大的情节,女主角给明明已经去世的妈妈盖上毯子,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悲痛和恐惧,她在梦境里看到男主的柔情,所以在现实中把自己的秘密和盘托出,不怕观众看不懂,首先要忠于女主角的感受和逻辑。 在讲述创伤之余,片子还有对现实的关照,财富和地位划分了穷人富人,穷人勉强维生,富人却在寻求永生,但诚如管家所言,恐惧最终消除了贫富差距,因为凡人皆有恐惧。 我们特别鼓吹大场面、大制作,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烧钱拍电影,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里如何做电影?夺皮给的是他们的答案,钱不够也不将就,请能请到的最好的演员,最好的配乐,精简情节、场景、演员。所以影片从故事到画面到情感都很干净很克制,一点儿不花哨,这是审美和态度对资金不足的弥补。 说到底是潜力和成色的分歧,电影节给奖项是看到了潜力,观众吐槽是因为对成色有要求,这种断崖式的分歧并不难理解,中间的距离就是电影人的进步空间。

 5 ) 抄袭万能钥匙和逃出绝命镇

故事很简单,一个小女孩的妈妈讲完故事自杀了,具体为什么呵呵了,电影里没解释。

后面就是准备参加姨妈的葬礼,很奇怪的管家和莫名其妙的一个小白脸。女主演技烂到吐,台词跟念悼词一样!期间女主YY很多次

梦里YY
睡完再睡
接着YY
回归现实两个人怎么就好上了???

剧情莫名其妙,两个人打了小白脸一顿把戒指夺走魂就跟飞了一样

你们家癫痫这样?
管家弄来戒指,但另外一个人上了他的身

看到这里我不仅想起了逃出绝命镇里的黑人,这时候女主和逃出绝命镇的男主一样开始逃跑,逃到邻居家,结果你懂的被出卖抓了。

后面就是模仿万能钥匙的剧情,互换身体,女主把戒指戴在手上就在病床上醒来就没了,是的,我根本就不知道讲述了一个什么乱七八糟的破玩意。模仿都不会,编剧想表达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就这烂片还有水军刷5星,也是呵呵。还有鸣不平的,更是呵呵!

 6 ) 成年后的我们,如何中止童年不良影响的延续?(转载)

你的孤单可能是因为,没有给过爱你的人接近你的机会 KnowYourself

很久以前,我们曾写过一篇关于丧剧《马男波杰克》的影评,里面的主人公波杰克是一个工作生活一团乱的过气明星。当我们回溯过去,会发现波杰克有一个糟糕透顶的童年,失败的父亲和自私的母亲一直打压着波杰克。成年后的波杰克害怕孤独又总是陷入孤独,他收留了朋友陶德,却总是忍不住对他恶言相向。 有一次,波杰克要拍哭戏,然而因为他的母亲从小就要求他不准哭,他怎么样都没办法在镜头前掉一滴泪。家庭的诅咒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的成长,直到成年都没有停止。 我们的后台也经常收到很多人的留言,童年经历过的创伤,深深困扰着成年的他们。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在成年后,我们仍旧难以走出童年创伤的梦魇? 童年创伤在成年的我们身上 留下的18种不良图式 Young(Young, 1990)提出,经历过有害的童年经历的人可能会形成一种不良图式”。它是一种人们因为创伤而形成的不健康的思维与情绪感知模式。不良模式的危害在于,它参与塑造了人看待自我和世界的角度,在人的一生中不断产生着负面影响。 Young将人的不良图式分为了18种,篇幅原因我们在这里列举了13种,(附图式自测表),你是否拥有以下这些不良图式呢?

一个人可能会同时拥有不止一种不良图式,多种图式的叠加组合,则会形成一种稳定的“图式形态”。当某种图式形态在人的身上变得活跃,Ta就像表现出了子人格一样。如果你有时会觉得自己体内好像有一个无法控制的“小我”,忽然做出一些你明知道不理性、不能带来好结果的行为,可能就是因为不良图式在你身上的存在了。 童年经历的影响, 为什么会影响到成年?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童年经历对成年后的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究竟是通过什么机制发挥作用的呢? 从不良图式开始形成起,我们应对这些不良图式的方式,会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它们对我们的影响。下面是3种常见的错误行为。 1.屈从于童年的创伤经历 和“就地装死”一样,选择屈从的人不会再去抗争。他们开始认为不良图式的一些理念就是对的,因此和不良图式有关的一些体验和感受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屈从”情感剥夺“图式的人,在觉得自己不被爱的同时也会觉得自己没有爱的能力,他们相信自己注定就是和有爱的情感关系绝缘的。 * 屈从者有什么表现? 表现出屈从的人,会无意识地选择待在和童年相似的环境里,继续感受着不良图式带给他们的焦虑和伤痛。因为不良图式是童年环境的真实写照,带给人痛苦的同时又给人带来熟悉感与安全感。 在屈从模式下,一个有“分离/被遗弃感”图式的人会主动选择那些无法做出承诺的伴侣,一个有“自我残缺感”图式的人会和苛刻的、常常拒绝自己的人做朋友。有些屈从者还会陷入“我是受害者”的误区——他们会过分强调自己命运的悲惨。但这种自艾自怜同时也削弱了他们自己走出创伤的能力。 屈从会让人产生一种“认知扭曲”,导致人按照不良图式a.错误地解读他人的行为或是身边发生的事。比如,屈从于“情感剥夺”图式的人可能忽视或低估他人发出的对自己的温暖有爱的信号。其次,屈从b.让人远离了更健康的环境。当“情感剥夺”图式的人与苛刻的人一直待在一起,那些可以给予他们情感支持的包容的人就没有机会接近他们。 2.逃避接近童年环境的环境 逃避者会主动地避开任何可能会触发自己的不良图式的环境,装作那些不良图式不存在一样,从而避免了潜在的伤害和痛苦。比如,逃避“分离/被遗弃感”或“情感剥夺”图式的人,都会拒绝和他人发生真正有联结的情感关系,这样未来就不会有关系破裂或是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发生。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逃避是一种不恰当的提前防御。也就是说,它提前、过于警惕地,提防一些可能不存在的风险。而这实际上可能会导致人们错过一些正常、美好的关系。 * 逃避者有什么表现? 逃避者往往看起来举止正常,他们可以与别人社交互动、完成日常工作。但他们在内心拒绝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也难以接受高难度的工作挑战。他们几乎不回忆童年特别是那些和创伤相关的片段。即使不小心触发了自己的不良图式,他们也会迅速抑制相关的情绪从而杜绝了感受随之而来的疼痛感。 他们中有些人只是单纯避开和不良图式有关的特定的人、活动或者地点,而有些人则会训练自己的情感变得麻木,像机器人一样。比如,一个逃避自己“不信任/受虐待倾向”图式的人,就可能选择永远保守自己的过往不倾吐给任何人,因为不展示自己的弱点就不会再被伤害。 逃避保护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感觉不到疼,然而它更像一种麻醉剂。它只能一时止住疼痛,却不能停止伤口溃烂。当人躲无可躲,一直潜藏的不良图式就会反扑。逃避者选择了一个彻底无菌不会有任何伤害可能的环境,但和屈从类似,这也隔绝了那些可能可以带给他们幸福生活的人靠近他们的机会。 3.过偿(过度补偿)儿时的缺失 过偿是一种通过以攻击代替防御的手段。过偿者会变成和受到创伤的童年的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这种对立会给人以错觉——和创伤相关的不良图式是不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比如,一个小时候极度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结却不被满足的人,在过偿时就会变得格外独立,好像他们不需要任何人一样。 * 过偿者有什么表现? 过偿者常常会展现强烈的控制欲。强迫症是一种表现,比如重复地洗手、检查门锁或是受到某种刺激时在口中不断念着一个词。过偿者同样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他们会给自己或是他人的行为安上看似合理实则不正确的解释,用理性来打败深层的创伤情感。还有的过偿者为了对抗批评而变得完美主义。 过偿作为一种与不良图式搏斗的方式,需要消耗人大量的精力。而且,过偿并不是直面不良图式反击,而是发展出一个“强大的自己”,自我催眠好像不会被不良图式伤害到一样。因此当过偿者无力支撑自己伪装出的强大透露出疲惫虚弱时,就会像逃避者遇到的情况一样,一直潜伏的不良图式会卷土重来袭击他们。 同时,过偿行为会导致他人的反感,这又让过偿者更加相信不良图式是对的。比如,一个过偿“情感剥夺”图式的人,会表现得咄咄逼人总是要占据主导地位,这样就会激怒别人并且把他们推的越来越远。他人的远离又进一步加强了过偿者心中“别人不会关心自己”的想法。 人的图式应对模式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发生改变。我们也可能看到一个人同时使用屈从、逃避、过偿应对自己的不同不良图式。 GIF 如何中止童年不良经历 对成年期的影响? 你一定一定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一些思维模式是不合理的。 通过上文提到的图式量表中,我们可以进行自测并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情绪状态,来界定自己的不良图式。 怎么才能让自己相信,这些伴随自己多年的思维模式就是有害的呢? 1. 你需要展开一场深入、持久的自我辩论 首先,找到那些支持与反对“图式”的证据,通过发现能驳斥图式的证据来增强信心。比如一个感到自我缺陷的人可以列出“我的丈夫和孩子爱我、我的同事对我有很好的评价”证明自己是有很多优点的。 其次,重新归因那些支持着不良图式的证据。通过驳倒一个个原来看上去合理的证据,使自己相信这些观念是需要改变的。针对不同时期经历的证据,我们可以采用的不同的归因方向: 1. 童年时候的经历:这是源自家庭环境的问题。身为孩子的我们没有得到足够的物质或是情感支持,受到虐待或是被过度保护。无力的我们为了说服自己继续待在充满伤害的环境,才产生了诸如“我就是不值得被爱的”、“我什么也做不好”这样的想法。 2. 童年以后的经历:这是源自自己错误的图式应对方式。如前面提到的,错误的应对方式会让我们在有害的思维模式中越陷越深。 在认识到自己的不良图式以后,我们可以分析自己现有的应对方式。分析应对方式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与坏处。比如一个逃避自己“遗弃/被拒绝”图式的人,会忽视异性的示好,即使与喜欢的人展开约会也可能突然主动提出分手。短期来看,逃避可以让Ta不为被遗弃而焦虑,但长期来看,她只会越发感到孤独。 最后,尝试练习“创伤的自己”(相信不良图式/过去错误应对方式是对的)和健康的自己(创伤的对立面)对话。在这之前,我们可能都不知道一个摆脱了创伤的自己会是什么模样。通过两方的互相辩论,让自己越来越习惯健康的思维模式。 2. 表达关于创伤的不满和悲恸 通过想象和父母对话或是写一封不寄出的信,让心底那个受伤的小孩发泄受伤的愤怒与悲痛。同时我们还可以去感受自己童年时未被满足的愿望,让现在这个有能力的自己去实现它。 3. 改变具体行为或是环境,打破原有的图式应对方式 先改变自己的行为,尝试在现有环境里有健康的表现。 可以试试列出一个你不满意的行动清单,学会觉察到自己又在进行这些行动,能够及时对自己喊停,然后经过思索,采取并非自己习惯、却更加健康的行动方式。 离开现有环境往往在改变行为之后。因为改变环境通常是重大的人生选择,比如换工作或是与现任分手。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妥当行动以后,自己身处的环境仍然会带给自己伤害,我们才有充足的理由不后悔地离开。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你需要先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应对你现在的环境,而如果你发现这样做以后依然无法感到满足,环境仍然给你带来伤害,你才应该选择离开。包括伴侣,如果你们的关系很糟,在分开前,你可能也值得试试先调整自己对待对方的方式,看看会不会带来改变。 4. 实现自我独立 研究表明,父母会在孩子迈入新的人生进程时改变对他们的期望。(Grreane & Boxer,1986;Ward & Spitze,1992)而离家独立能够实现孩子与父母的早期关系的最重大的转变。空间上的距离会让父母减少对孩子的情感依赖。学业或是事业上的成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父母对于孩子的操控感。(William,1997)从自我角度来看,经济和生活独立也可以大大增强自己的对于拥有健康关系和自信。 5. 停止期望,落眼真实的父母 在尝试沟通无果后,停止对父母不切实际的期待——比如父母的醒悟甚至道歉。承认他们的思维有局限,可能无法理解曾经对你有过甚至延续至今的伤害。停止期望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谅解。你不需要强迫自己将父母的过错背负在自己身上。同时,你也可以借此看到更真实的父母,甚至是他们的优点。 最后的话 童年有创伤不可怕,即使它曾经在我们心上留下伤痕。因为创伤带来的不仅有伤害也有更强的能力。走出创伤的人是勇士,疤痕是自我修复能力的证明。我们需要关注的有且仅有:现在这伤还疼不疼。 最怕的是,你的伤其实已经好了,你却没有意识到,仍然像一个有伤的人一样去生活。那你的生活,就不会呈现出一个健康完满的样子。 快来迎接属于你自己的新的人生吧,这可能是成年唯一的好处了,哈哈。

 7 ) 非常时期的一部非常电影

上一个这么不顺遂的春节应该是雪灾吧?

今天看到囧妈直接线上发行,感叹真是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命运。

这部惊悚片也搭上了这个背景。

真心觉得这部片子挺有意思的:

第一,惊悚题材放在春节线上上映。这要不就是赶上了,没办法,要不就是团队埋了个大梗?

第二,看完片子之后,第一点到底是为啥,对我来说也不重要了。因为我真的挺喜欢这个故事的:

亲情和恐惧,如影随形。

一个人害怕的东西里,藏的是爱和思念。

有一说一,片子的成色当然有不足。但我认为,这个主题探索有很大空间。

总而言之,就算有人说烂,但也得承认不俗。

 短评

设定玩闹,抄走了两部神作,说会抄,确实大概念、镜头全都抄到手了,说不会抄,就是整个故事各种硬各种假,还直接省略了最有看点的大高潮。演员辣眼,陈瑾和鲍起静被骗了啊。

5分钟前
  • 蓝霉沉皮
  • 较差

抱着对国产鬼片的期待,看了一会,然后继续回到国产鬼片真傻必的行列。。。

7分钟前
  • 田剑J!ti
  • 很差

绝命镇翻版

8分钟前
  • sir
  • 很差

抄袭万能钥匙?

11分钟前
  • 冴木
  • 很差

为什么豆瓣总是会莫名其妙地删掉标记?我”记得这部我之前标记过啊?而且还写了很长一段短评啊?为什么没了?

15分钟前
  • 青鱼
  • 还行

???山寨版万能钥匙加逃出绝命镇 还拍成这德性 这玩意也能5分??

18分钟前
  • misaki
  • 很差

一个小时我看到30分钟够意思了,实在没意思往下看

22分钟前
  • 帖拉索伊朵
  • 很差

低配版《万能钥匙》,爱奇艺敢上线这种片,胆子真大…

25分钟前
  • 无情假面
  • 较差

结尾女主满眼的欲言又止,想告诉我们这部片子经历了什么魔鬼删减,可惜说不出。

29分钟前
  • 坝儿
  • 还行

“逃出绝命镇”痕迹太重了。

31分钟前
  • 木水
  • 还行

气氛渲染的十分到位,很难得的网剧,当至亲之人化为恐惧之源,想想就毛骨悚然。结局偏弱了一点,没有什么新意,希望下一部作品能够更加出色。

34分钟前
  • 辣手修猫
  • 还行

导演的头图比电影本身有趣

39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很差

女主胖胖的傻傻的 居然是模特?割坏了的双眼皮很出戏?穿了三天的衣服是淘宝19.9包邮的么?剧情太拖沓了!结尾仓促潦草…

41分钟前
  • 西北望长安
  • 很差

这个片名的自我剧透程度让人哭笑不得。

43分钟前
  • L.C.
  • 还行

弹幕一直在刷国产恐怖电影新高度,咱们去看原版不香吗

47分钟前
  • 莜莜
  • 很差

电影至少升级了,探讨到了灵魂问题,不是简单的吃致幻药或者神经病这么简单的问题。这个是夺去人的肉体,很神奇。演员有两个大碗,导演厉害,这种电影都能请来。

52分钟前
  • 电影上言君
  • 很差

拍的什么一套

55分钟前
  • 秋水一色
  • 很差

给陈瑾一颗星。

60分钟前
  • nancy527
  • 还行

导演不算是一点水平都没有,镜头其实还可以说中规中矩,但其他槽点实在是太多多了。一个小时里讲了一个和《万能钥匙》类似,细节却远远没有那么丰富的故事,还是显得太仓促潦草。女主台词有点出戏,陈瑾老师戏份不多,不过没想到鲍起静老师普通话讲的那么好。

1小时前
  • 手撕蟹柳🐟
  • 较差

低配版的《逃出绝命镇》,一样是灵魂交换的题材。《夺皮》的紧张感全靠女主角回忆母亲的恐惧与配乐来营造,实则内容十分单薄,只是说了姨母想要年轻身体的简单剧情,来龙去脉也没有交待清楚。同样是一个半小时,《逃出绝命镇》在种族歧视的社会背景下,用许多黑人配角(已经被灵魂占据)来营造诡异的氛围,最后主角强破催眠逃出生天也把整个剧情推向了高潮,全片高能,直到朋友来营救他之后,才让人松一口气。然而《夺皮》一个半小时都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鬼片,阴魂不散的母亲,半夜跳舞的已故姨妈,还有神神叨叨的管家,把观众完全带偏却又回不了正轨,最后还是靠母亲的灵魂把自己唤醒才能自救,让我不知道这个影片的定位是什么。满满都是槽点,每一个事情的来龙去脉都没讲清楚,让观众就听个响,连为了过审最后原来是自己有精神病的“鬼”片都不如。

1小时前
  • ·地瓜师太
  • 很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